广州市2011年公开选拔市直机关副局级领导干部笔试,没有指定具体的考试内容和考察范围,这些公选考题究竟应该如何破解?
2011年11月26日,广州市2011年公开选拔市直机关副局级领导干部笔试开考,约有500余位处级考生竞争13个“副局”岗位,平均每个岗位有40人竞争。由于本次公选考试并没有指定具体的考试内容和考察范围,许多考生基本是“盲考”,并没有复习,只能在考场上“见招拆招”。那么,这些公选考题究竟应该如何破解?笔者以2道当次公选考试中的真题为例,试图从多种角度,深入剖析解题奥妙。
第一道题剖析
【真题】如何认识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破题步骤】
(1)概念解释——解释什么是“公众参与”。
(2)思考“为什么”——解释城乡规划管理为什么需要“公众参与”
(3)思考“如何做”——解释城乡规划管理中如何让“公众参与”其中。
(4)总体评价——“公众参与”与“专家参与”、“政府参与”之间有何区别。
【详细解题剖析】
【第一步】解释题目中“核心概念”
考生如果没有记过相关的概念,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公选考试过程中,更多是考察考生多年的公共管理素养的积累,而不是考察考生死记硬背的能力。所以,考生遇到这类题目时,可以考虑先用自己的“语言素材”或“个人理解”,甚至只需要做简单的“分拆解释”,即可初步解释题目中的核心词——“公众参与”。
【“书面化”的概念解释】“公众参与”是指具有共同或不同利益基础的社会群体对政府有关公共事务的决策及其过程的介入和干预。
【“口语化”的概念解释】如果考生不知道“公众参与”的书面解释,没有关系,可以考虑将概念进行“切分”。即将“公众参与”分为“公众”和“参与”两个部分。
谈到“公众”,考生应该很容易联想到“广大的人民群众”。而谈到“参与”,考生可能会马上思考到“参与什么”,就是“参与政府的公共管理”。
把两个部分连起来,再加上适当的逻辑串联,就变成了——【“广大的人民群众”通过合适的方式“参与政府的公共管理”,简称“公众参与”】。于是,答案就出来了,与书面化的概念解释相比,确实有差别,但是大意是基本一致的,至少可以获得3/4左右的分数。
【核心提示】公选考试,考察范围极广,没有人可以提前知道题目范围,也就意味着没有人可以准确背诵每一个核心词的“标准解释”。因此,如何用自己的语言素材,大致地解释清楚核心的含义,尤为重要。
【推敲出来的答题要点(1)】
“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