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影响因素测度研究

2011-12-29 00:00:00张宏伟
出版科学 2011年2期


  [摘要]首先对需求偏好相似理论进行分析和拓展,并将该理论应用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图书版权贸易中,进而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对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结构不仅适用,而且以该理论为基础进行修正后的模型分析可以较好地测度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及影响路径,进而以此为依据提出促进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文化贸易 图书版权贸易 产业内贸易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2-0046-06
  版权贸易是指在版权许可或版权转让过程中产生的贸易行为,是无形财产权贸易。欧美等发达国家版权贸易的发展较为成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版权贸易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版权贸易可分为图书版权贸易、音像制品版权贸易、影视作品版权贸易、计算机软件版权贸易等,从产品特性来看,又是文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我国目前的版权贸易结构来看,以2007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全国版权输出2593种,仅图书版权输出就占99.2%。从我国图书版权贸易情况来看,2007年,共引进图书版权10255种,比上一年下降6%;全国通过出版社输出图书版权2571种,为历年最高,比上一年增长25.4%;2007年通过图书出版社开展的版权引进与输出比从2006年的5.34:1下降为2007年的3.99:1。尽管我国已经开始在图书版权输出领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依然较为严重,因此,深入贯彻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对外图书版权贸易空间的任务依然十分紧迫。
  根据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我国与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应当具有较强的贸易行为,因此,加强与这些需求偏好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可以推动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快速发展。然而,我国由来已久的贸易战略和政策传统历来重视供给方面的影响,这使得学术界很少有人把这一理论用于我国的贸易领域,只有李国疆、曹永琴(2005)和张英、刘渝琳(2007)等少数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而将该理论应用于文化贸易领域的就更少了。此外,由于图书版权贸易是典型的文化贸易,具有与一般产品贸易不同的特性,因此,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是否适用于文化贸易,是否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图书版权贸易,尚需要进行探究。只有通过证明,我们才有依据将该理论运用到中国的对外图书版权贸易中去,并实测影响因素的效果。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图书版权贸易这一文化贸易领域进行相关研究,在对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加以拓展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进行实证分析,希望运用修正后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测度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并为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1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及其在文化贸易中的拓展
  1.1 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又称重叠需求理论或代表性需求重复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戴芬-伯伦斯坦。林德于1961年在其论文《论贸易和转变》中提出的。与其他贸易理论不同的是,林德是从需求的角度去分析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他的基本观点是,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才能够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产品的出口结构、流向及贸易量的大小决定于本国的需求偏好,而一国的需求偏好又决定于该国的平均收入水平;两个国家的消费者需求偏好越相似,一国的产品也就越容易打人另一个国家的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就越大。
  实际上,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隐含着许多内容:其一,其目的是用来解释当代工业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尤其是工业制成品在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其二,尽管决定需求偏好的因素很多,诸如收入、总体的相对价格、政府规章管理、气候与地形、喜爱偏好等,但,在林德看来,收入是决定需求偏好和需求结构的主要因素。其三,重点关注的是工业消费品特别是工业奢侈品的贸易。其四,由于人均收入高的国家会需要高质量的制成品(奢侈品),而人均收入低的国家则会对低质量的产品(必需品)存在需求,因此,富国(工业化国家)将希望同其他富国进行贸易,穷国(发展中国家)则可能与其他穷国结成贸易伙伴。其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进出口贸易总量虽然能够代表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和贸易水平,但是,产业内贸易水平却从实质上表明两国之间贸易结构和贸易双向流动的平衡程度。
  1.2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在文化贸易中的拓展
  文化贸易与一般的工业品贸易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区别,一方面,文化贸易的需求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产物,因此,它严重依赖于某个收入的门槛水平,只有达到这个水平,文化消费的需求结构才能显现和形成。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阶段,居民吃穿类消费比重显著下降,住用类比重显著上升,住房、汽车、交通、通信、教育、旅游、文化娱乐和服务性消费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当一国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文化需求将强烈凸现,文化消费将达到GDP的30%—40%。另一方面,文化是文化产品或服务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除了收入水平之外,文化因素对文化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偏好的影响程度有所增强。依据这两方面的区别,我们对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在文化贸易中的应用作出以下扩展。
  
  一是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不应仅以绝对的收入水平近似或者是否处于同一个收入等级来考察需求结构,实际上,我们要考察的是收入差距与贸易量的相关性。因此,该理论所能解释的文化贸易在国际间的往来不会仅限于发达国家之间或者发达中国家之间的交易,还可能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中存在相似效应。尤其,当文化贸易取决于一定收入门槛时,其贸易更可能是发生在某一个收入水平以上的两个国家之间,当然,在这个层面上,收入水平差距就可能产生与工业制成品贸易相同的作用。
  二是由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造成的文化因素或者文化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成为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重要因素,而且这种因素影响的大小取决于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供给能力以及国际文化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因此,地缘相邻、历史文化同根、收入水平相似的两国之间的需求偏好相似度最强。在这里,我们将最初的收入水平相似扩展到收入水平和文化相似共同决定需求偏好相似。
  
  三是竞争的需要、意识形态等因素催生的“文化例外”原则,说明发达国家之间在文化贸易上的冲突和抵制,与此同时,处于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消费需求迅速增长,但却由于缺乏技术、市场、资金等,存在国内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的现象,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主要从文化产业的上游国家进口,而对收入水平近似的下游国家进口较少。因此,发达国家之间在发生文化贸易的同时,也会大幅度地与进入文化消费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产生大量的文化贸易往来,但是产业内贸易指数不高。
  四是从动态发展来看,当国际文化贸易市场发展相对比较平衡,文化交流增多,文化差异减弱时,各国产业内贸易指数会逐步提高,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排除供给方面的影响,需求相似偏好理论在文化贸易中的适用性可能更加有效。
  2 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图书版权贸易是文化贸易的一个重要类别,那么,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究竟能否解释中国的对外图书版权贸易呢?如果能的话,运用该理论对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研究的结果又如何呢?本文将首先以2007年的数据为基础考察中国对外图书版权贸易的国别分布情况,对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适用性进行初步判断,然后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来实证检验。
  
  
  
  2.1 中国图书版权国别贸易结构分析
  如图1、图2所示,根据2007年的相关数据,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地区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三大区域,北美和亚洲的贸易往来比重基本持平,分别为32.1%和31.1%;从收入水平来看,与我国发生图书版权贸易的国家主要是中高收入国家,其中,高收入国家占85%左右,中等收入国家只有1.5%左右,其他收入国家也只有约13.6%的比例;从具体国家或地区来看,美国一枝独秀,与中国往来的图书版权贸易的比例约为31,8%,英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次之,分别为13.6%和11_9%,日本、韩国、德国、法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也有一定的比重。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初步获得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从图书版权贸易的地理分布来看(见图1和图2),尽管欧美国家的文化产业要远比亚洲国家成熟和发达得多,但亚洲国家与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举足轻重,这表明了地理相邻、文化相通等因素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二,从图书版权贸易的收入方向来看(见图3),贸易主要发生在中国与文化产业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之间,这表明文化贸易在贸易往来上的收入上游化特征,是收入门槛对消费结构进行约束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中国与低收入国家贸易程度较小的现象,但并不能据此判断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失效,恰恰相反,这一现象反映了该理论在文化贸易应用的适用性。在图3中,我们特别把高收入国家分成4个组,即人均GNP在10001—20000美元(第1组)、20001—30000美元(第2组)、30001—40000美元(第3组)和40000美元以上(第4组)。从图中来看,除了第4组的美国和英国总比重占到45.4%以外,第1组、第3组和第2组的比重分别达到了17.7%、15 5%和6.1%,是包含双边贸易国最多的组。这表明,即使美国和英国的产业供给能力强,但是,人均收入差距导致的需求结构差异的确起到了负面影响。
  第三,从图书版权贸易的双边流向来看,由于中国人均GNP在2006年已经超过2000美元的水平,整个社会文化消费持续升温,需求多样化特征也日益显现。尽管国内生产规模正逐步扩大,但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文化产品或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还有待提高,版权引进一直超过版权输出,因此,中国对外图书版权贸易中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称性。为了排除贸易各国供给能力的影响,我们使用格鲁贝尔一劳埃德指数来衡量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以此来考察收入差距和文化因素对双向贸易程度的影响。从图4可以看出,俄罗斯、韩国、新加坡、加拿大与中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是最高的。如果该指数足以剔除供给方面的影响的话,那么,该数据基本可以说明,收入差距越小、地理越接近、文化越共通,即需求偏好与中国越相似,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程度越高。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经过拓展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是可以解释图书版权贸易的。
  下面,我们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较为严格的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检验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结构是否符合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并进一步对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测度。
  2.2 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
  2.2.1 模型构建
  为了更好地检验理论的适用性以及由此进行影响因素测度,我们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是从需求角度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的,但是,需求并不是决定产业内贸易的唯一因素,尤其对文化产品或服务而言,供给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面。因此,我们在模型中加入了GDP这一变量,代表一国的进出口能力,对文化产业而言,GDP更是有效地决定一国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的变量。除了人均收入水平以外,收入阶段也是影响两国贸易量的因素,因为不同的收入阶段预示不同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二是根据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两国的需求偏好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而一国的需求偏好又决定于该国的平均收入水平,两国的平均收入水平差距越小,两国的贸易量就越大。因此,在模型中我们选取了中国与其他各国人均国民收入之差的绝对值作为自变量,代表两国之间需求偏好相似程度。
  三是根据文化贸易的特殊性,我们还认为,文化因素或者文化差异有可能也应该成为影响需求偏好的一个因素,因此,在模型中,我们还加入了两国之间的文化距离指数作为代表需求偏好相似程度的另一变量。“文化距离”是霍夫斯泰德(Hofstede,1980)提出的用以说明不同国家或者文化群体之间“文化相近”程度的概念,包括各国的权力距离指数(PDI)、个人主义指数(IDV)、男权主义指数(MAS)、不确定性规避指数(UAI)、长远的取向(LTO)5个维度的变量。科格特和辛(Kogut&Singh,1988)将其具体化为文化距离指数,用以下公式来表示:CD:=Σ[(l-l))lv]15,其中,μ表示东道国,CD是国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l代表j国的第i个文化维度变量,V是第i个文化维度的方差。
  根据上述考虑,我们可以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线性回归方程:
  
  
  其中,LNCHI为f时期i国与中国图书版权贸易总和的对数,LNGDP为t时期/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数,LNARG为t时期/国与中国人均GNP之差的绝对值的对数,TYPE为t时期i国所处的收入阶段,CD为t时期i国的文化距离。
  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方程相应地简化为(新的变量分别与上述方程一一对应):
  B=β+βGD+βRD+βRT+βCD+ε
  现在,验证“中国图书版权贸易是否符合需求偏好相似理论”这一命题已经转化为考察模型相关系数的正负性质问题。如果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符合该理论的话,β和β应当为负,由于我们认为供给能力也是影响两国贸易规模的重要因素,因此,β应当为正,考虑到文化贸易生产和消费的收入上游化特征,β也应该为正。
  2.2.2 数据来源与使用的说明
  本文对中国对外图书版权贸易市场进行研究,选取了2000-2006年7年间的11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情况作为分析样本,并搜集了各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截面数据。
  统计数据中的图书版权贸易量主要指国际间或不同地区间的涉外版权贸易行为,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出版社向海外的出版商出售版权;二是中国的出版社从海外出版商或版权所有人手里引进和购买版权,诸如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这样的特殊地区问题,也被列入到统计中。图书版权统计的单位是种数,版权统计的数据来自国家版权局网站。
  根据上文提到的有关世界消费率变动的经验数据以及世界银行在《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对收入类别的分类,将收入水平分为0-755美元、756-1000美元、1001-3000美元、3001-9266美元、9267美元以上5个组别,分别被赋予1、2、3、4、5五个数值。
  我们将根据霍夫斯泰德(Hofstede)在研究中提供的各项文化维度指标自行计算文化距离指数,由于部分样本国的“长远的取向”这一维度的数值缺失,我们仅使用最初的四个维度指标对文化距离指数进行计算,并假定在连续的考察期内,各国与我国的文化距离指数变化不大,可以在不同年度直接使用。
  各国GDP和人均GNP数据来自《国际统计年鉴2003年《国际统计年鉴2005国际统计年鉴2008》《台湾统计年鉴2006》等。
  bQ6pqZl8pu4HFeL4fBsub7oWtLG/V6SeQdvjKhkNGD0=2.2.3 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根据模型和分析的需要,我们将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由于本模型选取的基本上是总体样本,并且我们所要重点关注的是收入差距变量和文化差异变量与图书版权贸易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影响方向,而不需要推测总体样本和分析不同国家的截距影响等问题,因此,我们选择混合模型进行估计。为了消除截面异方差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回归时使用通过“按截面取权数”(crosssectionwelghts)、“迭代至收敛”(iterate to convergence)进行修正的GLS估计,样本区间为2000-2006年,数据为非平衡数据,通过Eviews3.1软件进行估计的结果如下。
  估计结果表明,调整后的决定系数达到0.996954,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Eviews直接给出统计量的检验值也很大,其相伴概率几乎为零,证明了方程的显著性。从4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的统计值和相伴概率来看,回归系数都在0.1%的水平上显著。从整体来看,模型回归的结果不错。
  从回归结果来看:决定需求偏好结构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与Nd9PnLMh7AU0M7qoaOvMOqETKvPfAS8YFbjTMdWRa+M=贸易规模呈负相关的关系,而且非常显著,说明林德的理论符合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现实。文化距离指数与贸易规模也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说明我们在考虑文化贸易特性的基础上纳入的文化差异因素也符合我们对该理论在文化贸易领域的拓展。国民生产总值对两国贸易的影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是因为,一国国民生产总值是刻画该国经济实力的指标,代表了一国图书出版业的供给能力,当一国生产文化产品或服务的增加速度超过需求增长的速度时,该国便有能力向他国出口,从而推动中国在图书版权引进方向的规模,这也表明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在图书版权贸易中的适用性。国家的收入水平或收入类别与贸易规模正相关,且影响程度是四个变量中最大的,这突出说明文化贸易的生产与消费要比一般物质产业更加依赖于收入水平和收入级别,体现了图书版权贸易收入上游化的特征。
  更进一步地,我们还可以用上面提到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来检验实质贸易往来结构与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相符性。在计算2006年图书版权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基础上,利用Eviews3.1软件,分别做出产业内贸易指数(IIT)与人均收入差距对数变量(RD)、文化距离指数(CD)的相关性散点图(见图5)。从图中趋势可以看出,中国2006年图书版权产业内贸易程度的确与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和文化距离呈负相关关系,简单相关系数分别为和,这说明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小、文化距离指数小,即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也相对较高,这与该理论的预测相符。
  3 结论及启示
  根据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及其在文化贸易领域中的扩展内容,本文采用经验验证和计量经济模型两种方式对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说明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规模和贸易往来结构都是符合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该理论也可以解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图书版权贸易:与此同时,通过加入供给面的因素,模型很好地测度了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影响因素效应。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利用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来指导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发展。
  首先,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有效地扩大中国对世界各国的图书版权输出规模,也可以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文化合作与交流、商业宣传与推广、政府参与与扶持等都是很好的方式。2004年启动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就是典型的例子,该计划包括资助翻译费、鼓励外国出版商和出版机构翻译出版发行中国图书、向国外图书馆赠送关于中国的图书等内容,有利于构建一个世界各国或地区出版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国出版业走向世界。
  其次,中国在与各国发展图书版权贸易方面应当有所侧重。与中国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例如新加坡、韩国、俄罗斯联邦、日本、法国,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等,其人均收入差距和文化差异相对较小、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因此,与中国会有更大的产业内贸易空间,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以更广的范围进行交易。
  再次,从模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一国经济实力和产业发展状况也是影响双边贸易规模的重要因素。例如,美国、英国都是文化产业大国,他们现在正以压倒众多对手的实力向海外倾销自己的文化产品或服务,这说明一国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以及与之俱来的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图书版权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让我们认识到,中国在图书版权贸易上的逆差并不能说明世界不需要我们中国的文化,不喜欢中国的文化,而很可能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生产实力不够,缺乏对国际市场需求的了解,尚未达到有效的输出规模。因此,采用积极的方式促进国内生产、繁荣国内市场也是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所不能忽视的问题,只有同时关注两个市场的发展,才可以获得互惠互利的效果。
  最后,虽然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结构表现出明显的收入上游化特征,低于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国家在消费上也还不具备规模,但是,对于人均收入将要或者已经超过1000美元、3000美元大关,具备地理邻近、文化共通、邦交友好特征的发展中国家也要加以重视,因为当这些国家的居民在步入文化需求结构升级的收入门槛时,会产生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加强各种交流,注重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喜好将为未来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发展注入新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