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衍生的教育幸福

2011-12-29 00:00:00梁秋月
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4期


  费尔巴哈认为: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幸福是教育的真谛和归宿。
  当一场突如其来的教育幸福降临在我身上时,那是因为班上那群淘气捣蛋的孩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其不意的成长。
  说起我们的故事,就像一串珍珠,每一颗珠子上都刻着我和孩子们在学习之路上成长的脚印……孩子们在这场教学变革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习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提炼了很多人生优秀的品质,比如自律、主动、感恩、团结协作……
  第一,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四年级接班的时候,我不由得紧锁双眉——这是一班爱跳爱闹的“狂躁分子”。只要有风吹草动就能沸腾反应,他们专心于感兴趣的事情。于是我的课堂必须绞尽脑汁去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激扬文字的同时还要做到诙谐幽默。我的幽默和智慧就是这样被迫训练出来的,上我的课,孩子们都很乐意竖起耳朵去倾听我的话语。有一个特别懒的小男孩在作文里写道:我很喜欢上梁老师的课,她上课让我们感觉很好玩,她总是能把深奥的东西讲得很浅显,还能跟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我们都觉得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我当时有点陶醉了,以为我已经大功告成了。我精心策划制作班级的黑板报,尽心尽力地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他们,别出心裁地设计好每一次公开课……所有的事情我都在亲力亲为,以为这就是我对孩子们无私的爱。
  可是后来的变化让我感觉无所适从了,我开始怀疑我所做的一切是不是爱得过分了,因为班上的孩子慢慢地在变懒,尤其是男孩子没有责任心,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当我看了李炳亭的《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以后,内心触动更大。真正地爱孩子,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俗话说得好:“娘勤女儿懒”,我们现在的学生之所以越来越懒是因为我们做老师的太勤快了,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已经没有自己可以发挥的空间了。教育没有爱肯定不行,一旦多得过火,也是灾难。
  我开始反省和思考我们的教学之路该怎么走才能更好。我累是因为我自己一个人弯着腰背着52个孩子在走,孩子懒是因为我剥夺了他们走路的机会。其实之前我以为的无私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种包办的自私行为,我占据着课堂的主角地位,真正的主角只能唯命是听。他们的短暂快乐是我给予的,而不是他们自己真正收获的。五年级上学期又一次公开课来了,我们整个年级都是上同一篇课文,我再也不想让自己一个人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了,我想如果我把机会让给孩子们来讲应该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效果应该不会比我自己想尽方法去设计各个环节和游戏的差。因为是第一次公开的尝试,我还是不敢完全把他们放开,只选了几个平时比较能说会道的孩子上台,而时间也是控制在15分钟之内。但是这个大胆的小尝试却引起了前来听课的科组长的关注,他肯定了我这种教学方法转变的想法,还推荐我到华新小学去听谢家碧老师的课。在华新,我又更加惊喜地发现,那是全方位解放的课堂,学生们在课堂上是展示的主角,老师退隐在一边默默地关注和引导。随后,我又加入了区里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的工作室。我们班一场真正的教学革命开始了,在起初的一个月里,我从训练学生台下小组备课到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几乎把嗓子喊哑了,因为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做得不好的地方得马上叫停指导。有时候我累得都想打退堂鼓了,可是孩子们却个个精神振奋,你不让他们上台还不乐意。我在失眠的煎熬和思考的纠结中度过了提心吊胆的一个月,幸亏没有家长投诉我,否则我的心理压力更大。接着我们班公开对外上了一次展示课,孩子们为了准备这一次期待已久的公开课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们除了兴奋就是紧张。有一个极其负责的小组长上台的时候竟然忘记拿课本了,但他还是在台上机智地化解了这场危机。他的妈妈课后发信息告诉我,她的儿子在上课前一天晚上还在不断地修改和背台词至深夜。孩子们有了这种忘我参与的精神,学习怎么可能提高不了呢。这一次公开课虽然是两节连堂,却是我这么多年来上得最轻松的一次公开课,因为我不再是众人瞩目的主讲对象,在课堂上的主人是大方得体的孩子们。
  其实这种小组合作备课和展示的学习方式就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合作学习”并不是新鲜事物,只不过在新课改精神下我们的教学转变赋予它更自主的内容而已。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尊重。
  第二,合作学习是学习的内容和人生的态度。
  日子在探索的快乐中前行,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越来越成熟了。到了六年级,我感觉这个班的孩子好像忽然之间长大了很多。原先爱打架的男生不打架了,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空前地增强了,学校的流动红旗也在我们班安家了,我想这都得归功于我们的教学改革。自从孩子们开始小组合作展示学习以后,他们那种主人翁的精神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班级管理自然就轻松了。
  当幸福来临的时候,我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欣慰。那是上六年级后的教师节,孩子们说这是他们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教师节了,要给老师们一个惊喜。这一天,我的眼前晃动的都是一个个忙碌而兴奋的身影,当我们所有的科任老师都被孩子们请进教室的时候,我们都甜到心底去了,蛋糕、鲜花、贺卡、饮料,尽管这些东西并不稀奇,但这是我们一直都觉得捣蛋得令人头疼的孩子们精心为我们准备的啊!他们懂得感恩了!
  幸福的波浪一浪比一浪高。教师节后的一个星期四,我上午一直在外校听课,中午回到办公室,体育老师悄悄地告诉我:今天你们班的学生要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给你开生日派对!在那一瞬间,我激动无比,人们都说三十而立,没想到在我的而立之年还有这么多人倾心地为我祝福,而他们仅仅还是懵懂的孩子啊!我恍然大悟:难怪这几天他们一直都神神秘秘地窃笑着看着我,我还以为孩子们长大了,有自己的秘密和心事是很正常的,没想到他们心里装的都是我。为了配合他们的惊喜初衷,我假装不知情地推门进教室。进去的瞬间我惊呆了,教室布置得比教师节那天还喜庆,讲台上是一个两层的大蛋糕,还有很多的鲜花,每一个孩子都齐装端坐着微笑欢迎我。我就像个木头人一样等待着他们给我安排着事情,那天我就坐在下面静静地享受着他们精心准备的节目表演。有精彩的魔术,在我的眼里,他们比刘谦还厉害;有诗歌朗诵,那情感比名家还饱满;有搞笑小品,那幽默比赵本山还诙谐……没想到,我的放手反倒培养了他们独立组织的能力。
  让我看到孩子们那种超强的集体团队精神是在两个月后的校运会,碰巧那两天我要外出南京学习,没办法在学校组织他们参加比赛。说实话,我对他们在校运会的表现不抱任何的期望,因为前面两年我们都是很稳定地居于倒数第二的位置,连个精神文明奖都没有,所以临行前,我给他们分了一下工,安慰一下他们就走了。等我回来之后,升旗仪式完毕,校长宣布运动会的成绩,我满不在乎地听着。当我听到我们班在年级获得团体总分第二、队列第一、精神文明班级……这些奖项时,我瞪大了惊讶的眼睛,感觉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后来看他们的周记,我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写着同样一句话:我们一定要尽全力拼搏,老师不在我们要表现得比她在的时候更好,让她回来的时候为我们骄傲!给我们自己一个圆满的运动会。孩子们不仅保持了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还倾力展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与协调指挥的能力。
  第三,合作学习的幸福小结。
  品质是人的立身之本,是通向成功的第一阶梯。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品质成长,我总结:这就是解放课堂生产力的结果!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原先一相情愿地认为授业就是要把知识毫无保留地灌输给学生,其实教育不是灌输,不是给予……不是毫无新意的解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知识更加经久受用,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锻炼优秀的品质会让教育的价值更加历久弥坚。新课改告诉我们:老师要做“平等中的首席”,老师不是导师,而是跟学生一起共同成长!教学方式的转变让我们班的孩子在德、智、体各方面都有了全面的提高,跟孩子们一起成长,我们一起分享着自主合作学习带来的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