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 导思 引探

2011-12-29 00:00:00匡银军
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8期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实,在对一线教师进行常态课调研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简练、幽默生动,富有启发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就学得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好。而有的教师的教学语言繁琐、呆板、无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下。数学学科具有严谨、抽象的特点,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自身的特色。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呢?
  一、生动幽默——教学语言要“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时就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学语言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1.生动——符合年龄特点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形象生动,这样才能化抽象为具体,有效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语言却十分呆板,拿数学课的结课环节来说,很多老师都会这样说:“同学们,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这样的教学语言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果给结课语言加入一些“生动的气息”,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2.幽默——缩短心理距离
  心理学指出,幽默在人际交往中可以起到缓解紧张关系的作用。课堂上,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促使他们有效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二、准确简练——教学语言要“启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语言相比,更应该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功能。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思考。
  1.准确——纠正认知偏差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十分严密,因此语言准确应该是数学教师必须做到的。教学语言准确是指教师的话应该符合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是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认知偏差时,教师准确的教学语言就具有“纠正”的功能。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让学生举一举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物体的平移与旋转现象。课堂上,有一位同学说:“门是旋转运动的,而窗户是平移运动的。”显然,这是不准确的,于是教师这样说:“你说得对,我们这个教室的门是旋转的。但是,如果是一扇平推门,那么应该是做什么运动呢?”那位学生说:“如果是平推门的话应该是做平移运动。刚才我没有说准确,应该是我们教室里的门是旋转运动的。我纠正一下,有的窗也是做旋转运动的。”这位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很准确的,课堂上他这样处理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让学生知道了语言表述时要准确完整。
  2.简练——提升思维层次
  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言简意赅,要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课堂上,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低层次的思维重复时,教师简练的教学语言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三、指引导向——教学语言要“引探”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习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学生有效的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教师有效引导的过程中,教学语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指引——指明探究方向
  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思维层次也比较低,他们在探究学习中经常会迷失方向,这时,教师要通过指引性的教学语言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鸡兔同笼》一课时,让学生利用画图的方式进行探究。“鸡兔同笼”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课堂上,教师这样说:“同学们,鸡和兔一共有12只,我们可以先画12个圆圈表示。在这12个圆圈中有的表示鸡的头,有的表示兔的头。那么,脚应该怎么画呢?你们自己试一试。”接下来,有的同学先给12个圆圈下面都先画上2竖,意思是都先看成鸡,然后数一数缺少了几只脚,再补上,画完以后数一数就知道了鸡和兔各有几只。也有的同学先都画上4只“脚”,然后发现“脚”多了,于是又把一些“脚”擦了,也得出了答案。这样,正是因为教师的语言具有指引性,学生开展的探究活动才有了方向,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假设法”。
  2.导向——指导探究方法
  在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教师的有效点拨、启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具有导向性,指导学生开展探究的方法。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给学生出示了以下5个图形:
  然后这样说:“同学们,都说实践出真知,以上5个图形,哪些是对称图形呢?请你们动手画一画。”当学生通过操作探究得出上图中梯形、正六边形、圆形是对称图形以后,教师又说:“这三个图形都是对称图形,难道就没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吗?”于是学生又开展了探究活动,他们得出梯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正六边形有12条对称轴、而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教师的教学语言如“以上5个图形,哪一些是对称图形呢?请你们动手画一画。”“这三个图形都是对称图形,难道就没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吗?”富有感召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且,每一句教学语言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探究要求,既给学生铺设了台阶,又为他们铺垫了探究方法,把学生的探究逐渐引向深入。
  综上所述,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幽默、准确简练、指引导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数学学习热情,启发学生进行有效思维,开展有意义的数学探究,从而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