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熟苏州教育“三字经”探索学校内涵发展新途径

2011-12-29 00:00:00陆忠源
基础教育参考 2011年1期


  [摘 要] 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在深化素质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新举措,被《中国教师报》提炼为苏州教育“三字经”。我校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结合学校所处的区位劣势和生源欠佳的状况,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开展内化的自主德育工作,全力打造自主智慧课堂,多元化培养人才,做大做强学校科技特色教育,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 苏州教育“三字经”;学校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11)01-0068-04
  
  在我国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领导充分利用苏州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的得天独厚的条件,锐意进取,采取了一系列深化素质教育的新举措。一是规范办学“三规定”,即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规定小学和初中免试入学、规定教师不得有偿家教;二是提高质量“三坚持”,即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运用科学方法、坚持提高教育质量;三是学生假期“三学会”,即学会休息、学会自学、学会健体;四是教师发展“三关心”,即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关心教师业务进修、关心教师生活待遇;五是校长提升“三下心”,即静下心来抓管理、潜下心来抓质量、沉下心来抓落实;六是保障教育“三优质”,即小学教育优质健康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多元发展;七是规划愿景“三个好”,即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中国教师报》把苏州教育的新举措提炼为苏州教育“三字经”。苏州教育三字经是深化素质教育的真经,是苏州教育高位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指导性纲领。我校组织全校教师深入学习苏州教育“三字经”,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结合我校区位劣势和生源欠佳的状况,大胆探索,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取得了骄人的办学业绩,成为苏州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内化自主德育模式
  
  1.变管为导的班级管理模式
  为了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化为班集体建设的实际操作,我校在班级管理方面形成了变管为导的新模式,使其成为班集体建设目标上的向导,班级干部队伍建设上的引导,学生学习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疏导。变管为导的班级管理模式满足了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干,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源。
  2.疏导与发展并重的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转型、文化多元、学习压力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使不少学生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有的学生失去理想,不思进取;有的学生以个人为中心,只知索取,不讲奉献,更不懂感恩;有的学生沾染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没有是非观念,拉帮结派,胡作非为;有的学生谈恋爱成人化,失去中学生应有的纯真,影响身心健康发展。针对上述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偏差,我校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心理干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安排专职心理教师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我们把在心理咨询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地归纳和分析,找出普遍性的问题,通过班会、校会、国旗下讲话、专题心理讲座等形式开展集体辅导,进行预防性心理干预,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自主管理的学生社团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我校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为学生施展各方面的才能提供平台。目前,社团活动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学生参加社团的热情空前高涨,26个学生社团活跃在校园里,使整个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社团活动有指导教师、组织机构、活动内容和活动场所,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锻炼了身体,学习了技能,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调节了心理,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4.爱的体验教育
  爱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是人性美的源泉,是服务社会的基础。学校从爱入手,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不打骂、不讽刺、不变相体罚,学习上认真指导,思想上热情关心,生活上细心照顾,心理上耐心疏导,帮助学生在被爱的过程中学会爱,教育学生在体验爱的过程中爱他人。针对有些学生不尊重父母和老师的现象,我校聘请感恩教育专家彭成先生作感恩教育报告,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我们号召学生为同学做一件好事,为老师做一件好事,为父母做一件好事,为社会做一件好事,在为他人做好事的过程提高爱的能力;我们组织为贫困同学、为灾区捐款活动,使学生在奉献的行为中体验自身的价值;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把我国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二、打造自主智慧课堂
  
  我校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全力打造自主智慧课堂。自主智慧课堂,是指教师自主智慧的教和学生自主智慧的学的有机整合,把课前预设、课中体验生成、课后激励评价统一起来,以个性、民主、活力、和谐、思维为主要特征,以提高课堂有效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为打造自主智慧课堂,我校采取如下措施。
  1.集体备课制度化
  新课程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必须会合作工作。为了集思广益,促进学科共同体的发展,我校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化。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先由中心发言人谈思路,然后集体讨论,在分析基本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授课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作业。集体备课解决共性问题,保证教学的基本质量。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学识、性格、特长、教学经验进行二次备课,写出有个性的教案。严格的备课制度解决了教学的预设问题,为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创造了条件,为我校打造自主智慧课堂奠定了基础。
  2.课堂教学情境化
  要把自主智慧课堂的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没有这个氛围的营造,就谈不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思考、讨论、互动生成。余文森教授指出,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课堂教学情境的核心,一个是“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一个是“境”,它是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相关背景。情境化教学为我校打造自主智慧课堂提供了空间。
  3.教学评价激励化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的功能,有什么样的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倾向知识和分数,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的内容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方法单一,评价主体一元。这就造成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强调促进“两个发展”,一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着以评促发展的原则,学校制订了《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表》,把学生的参与率、参与度、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作为指标,采取教师自评、同行互评、领导考评、学生评教等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为我校打造自主智慧课堂保驾护航。
  
  三、发展科技特色教育
  
  1.科技教育走进课堂
  按照苏州市教育局“一校一品”的学校发展战略,我校定位于科技特色教育。科学不是绝对的、静止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人们对它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12世纪初,宇宙论者威廉首次提出“科学是知识”;随着近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有学者提出“知识不是科学,只是科学的产物”;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有学者把上述两种观点结合起来,认为“科学包括知识和产生知识的动态过程”。我校以正确的科学教育观为引领,开发出系列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并排入学校课程表,实现科技教育进课堂,使我校的科技教育落到实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科技教育课题研究
  我校科技教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成绩斐然。我们没有被眼前的成绩所陶醉,没有把科技教育停留在经验的水平上,而是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中提升,在进行科技教育的课题研究中升华。由我校李君岗老师任组长的省级课题《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学校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科技教育的内涵、方法、途径、原则以及科技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了颇有见地的观点,《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新课程语境下的价值》一文在《语言文字报》上发表。我校的科技教育课题研究丰富了科技教育的内涵,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品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3.科技教育铸就辉煌
  我校科技特色教育的成就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一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全校学生人人接受科技教育,人人制作海摸、航模、建模、机器人;二是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目前我校已开发14门科技教育校本课程;三是科技教育课题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有2项省级立项课题,2项区级立项课题;四是造就了一批高水平的教练员,我校朱熊华老师被称为“金牌教头”,江晓纯老师成为后起之秀;五是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运动员,其中有5名国家一级运动员,28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六是获得众多奖牌,国际级银牌1枚,国际比赛第八名1人,全国和省级奖牌424枚,全国和省级团体奖42项。我校被江苏省航协定为航海模型训练基地,2007年江苏省海模比赛在我校举行。
  四、培养多元特色人才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拥有7种不同类型的智力,分别是语言智力、数学智力、音乐智力、视觉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和内在智力。大多数传统的智力测验和教育都集中在语言智力和数学智力上,使其他方面的潜能不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引下,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校采取多元化培养人才的措施,为学校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1.文化教育根深叶茂
  高中教学担负着为高校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文化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针对我校所处的区位劣势和生源欠佳的现状,我校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打造自主智慧课堂,提高课堂有效性;通过心理教育,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良好班风、校风建设,发挥团体动力作用;通过家长委员会的积极介入,形成教育合力。在多种措施的综合作用下,我校学习氛围浓厚,校园里书声琅琅,刻苦学习蔚然成风,教育质量年年攀升,2007~2010年连续4年我校高考的转化率和推进率在苏州市名列前茅。优质的教育质量,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美术教育奇葩绽放
  学校把对美术感兴趣,又有美术天赋的学生组织起来,由美术教师悉心指导。学生把对美术的兴趣升华为乐趣,进而上升为志趣,由于美术教育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他们学习的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深入钻研绘画理论,细心揣摩绘画技法,用画板放飞理想,描绘人生的精彩。我校的美术教育由小规模的试点,到总结经验后的大规模展开,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体育教育喜获丰收
  我校把热爱体育,又有体育天赋的学生组织起来,先后组织了学校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羽毛球队、田径队和长绳队。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各个运动场馆全部开放,运动员们龙腾虎跃,展现青春的活力。在市、区各项体育比赛中,我校运动员连创佳绩,其中我校长绳队在苏州市的比赛中5次冠蝉联军。我校的体育教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还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了大批高水平运动员。
  4.传媒教育再创佳绩
  我校把对传媒感兴趣,又有传媒天赋的同学组织起来,配备专任教师辅导,并聘请传媒专家指导,对传媒教育开展小规模的试点工作。学生学习他们喜爱的专业如鱼得水,编制软件,策划设计,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在学习传媒的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增添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楚江亭.科学内涵的解读与科学教育的创新[J].教育研究,2010年(3).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田慧生.课堂评价[M].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2009年.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