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前身是建于1916年的培元女子小学,“培元”二字源于孙中山先生之语——培养中华民族之元气。我校在秉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全面组织实施,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实现我校的办学目标——“全面优质的理想学校”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全面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全面渗透的立体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基本形成十九中鲜明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办学特色,力争引领普通中学乃至基础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希望通过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教师和家长能从积极方面看待、解决问题;促进积极、乐观、向上心理品质的形成,学会感受幸福、分享快乐,幸福感有较大提升;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潜能得到充分挖掘,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社会对学校的赞誉度明显增强。
除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外,我校突出三大重点:一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二是充分挖掘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三是结合现实情况,加强感恩教育。为什么要突出这三大重点呢?
积极心理学总结出人类共有6大美德24项积极心理品质。而中学阶段“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需要花大力气研究如何使这24项积极心理品质本土化、校本化和序列化,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更加符合十九中以及类似学校的学生实际。
学生以学为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多元智能理论也纳入其中,我们是十分赞同的。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强项入手开展学习和活动,其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其兴趣和自信心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呵护,其学习效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因此,在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把多元智能作为重要内容,并要求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感恩是24项积极心理品质中非常重要的品质。现在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大多娇生惯养,认为现有的一切理所当然;面对父母、学校和社会,缺少感恩的心态,因此,在中学阶段应对感恩重点培养。同时,积极心理学研究也发现,有了感恩的品质能够提高人的主观幸福感。基于此,我们以校史馆为基础,挖掘其丰富的资源,将传承优良传统与感恩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感恩品质的形成。
2.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是召开大会正式启动。我校于2010年5月27日隆重召开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启动大会。会上,宣读了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和成立专家指导小组的决定,正式颁布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学生、教师、家长代表分别发出了“幸福学习、快乐生活每一天”、“幸福工作、快乐生活每一天”和“与孩子一起幸福成长”的10条倡议。
二是组建专家指导小组。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心理专业报刊等方面专家组成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小组,作为我校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智囊团”和坚强后盾,为我校更加科学、有序、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是切实开展积极心理品质的本土化、校本化、序列化研究。考虑到在学校环境中进行本土化工作的需要,我们将“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人格”改称为“积极心理品质”,并开展了相关的校本科研工作,对学生进行了专项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我校初步确定了积极心理品质的校本化培养序列,即在各个年级重点培养某些品质,如在初一重点培养好奇心、真诚、友善等品质,初二重点培养热爱学习、爱、公平、审美、感恩等品质,初三重点培养执着、乐观等品质。
四是建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校园文化环境。我们开创性地建设了面积1600平米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这是全国首家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命名的心理中心。
心理中心突破了一般心理咨询中心以个体咨询为主的模式,以团体活动为主、个体咨询为辅,设立了“三厅九室”。“三厅”紧扣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创设。美德厅,以积极心理学24项积极心理品质为主题,开展团队活动;智能厅,以多元智能为主题,用于开发学生潜能;感恩厅,依托校史馆,结合优良传统,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九室”即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生涯规划室、社团活动室、身心放松室、测评训练室、教师办公室、中控督导室和综合心理咨询室9个专用功能室,并配置相应的实用、先进、安全、性价比高的设备设施。
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我们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相融合,力求营造出具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使之潜移默化地、积极地影响师生的心理。例如,我们对校园楼房重新命名,并在内部装修装饰上赋予特色内容,如培元楼是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突出学生“五会”特色;育英楼则以介绍积极心理学成果为基础,凸显培养学生国际眼光特色。
五是建立健全组织,加强过程考评。学校成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各年级学部、各职能部门都建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小组,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学校将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各年级、各学科、各部门目标管理之中,每学期进行一次检查,每学年进行一次考评,以保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有效地进行。
二、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1.精神面貌积极向上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之后,“幸福学习、快乐生活”、“幸福工作、快乐生活”和“与孩子一起幸福成长”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促进了师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如在教师节暨颁奖大会上,在国庆文艺汇演中,教师和学生用生动、精彩的演出,体现了我校师生的风采。再如在体育节开幕式上,各班同学用饱满的热情、响亮的口号,以及各具特色的班牌和服装,展示了当代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积极阳光的精神风貌。
2.办学质量稳步提高
倡导积极,挖潜扬优,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这是众望所归,也是其有效性的有力证明。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我们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引进毕业班,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个别心理辅导等方式,使学生、老师都能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中高考,挖掘自身的潜力。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中考、高考项目组,并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引领,以积极的心态、积极的行动去面对和解决复习应考中的问题和困难,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研究成果初见成效
一是我校心理选修课校本教材《美丽心灵》、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习得优秀品质,奠基幸福人生》,获得北京市海淀区教研成果奖;二是实证研究论文《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序列化研究》在全国核心期刊《中国特殊教育》上发表;三是自主研制的以幸福学习、工作和快乐生活为导向的,分别给同学、教职工和家长的10条建议,很快转化为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具体指导,受到大家普遍欢迎;四是学校以《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普通中学的实践》为题,分别在由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首届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和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作专题发言,受到专家及与会者好评。
三、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反思
1.几点体会
一是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自觉性是抓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作为中学校长,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人生道路上,中学时代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需要我们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所具有的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以及补救性功能,去帮助孩子们解决或减轻,从而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是紧紧围绕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特色发展开展工作,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一所学校的立足之本。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在学校真正得到领导和教职工的重视,必须找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点,这就是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并力所能及地帮助教师和管理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建设一支以专职心理教师为引领,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全体教师为主力军,以校长及领导班子为指挥督导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是搞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此,更加需要人力资源的团队建设,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职工,都需要积极参加,履行各自的职责,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是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是搞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学校工作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指导与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概莫能外。特别是在起步、发展阶段更是如此。我们通过积极争取,得到上至教育部基教司,下至北京市教委计财处、德育处以及市教科院德育心理中心,再到海淀区教委、教工委以及区教科所、进修校或者是精神上的支持,或者是资金上的帮助,或者是业务上的指导,保证了我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一开始就在快车道上又好又快地前进。
2.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充分发挥心理中心优势并发挥示范作用。我校心理中心将面向全体师生及家长全面开放。如何充分发挥心理中心的功能和专兼职教师以及专家团队的优势,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不少。构建我们所希望的,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在本区、本市、乃至全国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示范作用的“中心”运行模式,任重道远,需要狠下功夫进行探索。
二是大力研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为了落实每个年级重点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举办哪些活动,建立怎样的评价制度;怎样系统研发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校本课程及其教材;怎样才能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位学生身上,真正达到 “三年习得、终生受益”。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三是着力打造“幸福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所以,打造“幸福课堂”是我校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的理想追求。学校将在广泛发动师生参与、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制定“幸福课堂”的具体实施方案,界定“幸福课堂”的内涵,研制以“幸福课堂”为核心的新型教学和教师评价标准,构建各学科“幸福课堂”的基本模式,研发打造“幸福课堂”具体操作办法或操作工具,以切实有效地推进并实现理想的“幸福课堂”。
作者系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