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

2011-12-29 00:00:00秦宛钟王六儿薛晓飞
基础教育参考 2011年3期


  教育科学长足发展,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现代教育需要教师用系统的科学理论来支撑,用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驾驭,用崇高的专业精神和较高的发展能力来维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价值判断。教师只有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反思和探究中,在改革教学和改变自己的互动中,才能实现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反思通常借助于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录像、教学随笔等进行。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又能发现自己专业方面的困惑、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行为的自觉性和理智性,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一、引导教师自我反思,铸就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1.全员反思,寻找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每学期开始的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筛选出核心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上报教研室,经修改讨论后形成全校性的教学改革方案,在学期末考核评比优秀教研组。教师们从实际教育教学出发,提出阻碍本校教育质量的问题,如转变后进生、培养优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提高注意力、心理健康、改正学生粗心的毛病等等,经过一学期的研究,总结有效的方法、经验发表在学校的教研期刊上,形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2.解读最新教育理念、掌握全新反思方法,构筑教师自我反思的奠基石
  系统的理论学习,能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提高,系统的理论学习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每月两次教学理论学习并写出体会。每年进行一次的理论考试和答辩等,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知识,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
  
  3.创建全方位的沟通交流平台,提供自我反思的机会
  一是多渠道反思,为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增加了教师们之间的相互观察记录和自我反思,教师们在每周教研活动中,根据同科教师记录的第一手资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反思自己教学的得与失,每月提交两份优秀教学反思,
  二是多渠道互动,教师们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许多困惑与问题,怎样引发教师自主的反思,将新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去呢?有效的互动很关键,它是促使教师自主反思的催化剂。互动包括与专家互动、领导与教师互动、教师之间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等,每月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始终适合学生。
  
  二、通过课题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经过对课堂教学近两年的反思后,我校提出以“学生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为理念,以“学案导学法”为模式,以“自主”、“展示”、“习题”为课型,以实现“自习有效化、课堂高效化、解题规范化”为宗旨,以“提高课堂效益,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改革方案。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案导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它通过以下三种课型体现。
c1CsNb05DWvQUKppUJmSw9+HiBmWBXpW1aL54DYNLpM=  
  1.自主课——自习有效化
  为实现“自习有效化”,我们提出改“自习课”为教师帮助下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其具体环节如下。
  第一环节:情境引导,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生活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带着问题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望。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掌握知识。
  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通过六动预习法(查、划、写、记、思、练)自学课本,找出重点、难点、疑点,完成学案中的“自主学习”和“新知学习”内容,
  第三环节:发现问题,合作探究。
  学生合作探究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环节:各小组准备展示的内容和整理疑难问题。
  
  2.展示课——课堂高效化
  为实现课堂高效化,我们提出改“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展示交流课。其具体环节如下。
  第一环节:情境创设,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进一步准备展示的内容,小组内或小组间解决疑难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展示,生生质疑。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内派出代表进行成果展示。问题展示形式要灵活多样,尽量满足学生展示要求。让学生充分自我展示,在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中,学生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学习的愉悦,以达到心灵共鸣、思维共振、个性张扬。在小组展示时,各小组成员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积极思考并及时质疑追问。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及时点拨提升,给予评价。
  第三环节:师生质疑,拓展延伸。
  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对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对重难点进行拓展延伸。
  第四环节:问题训练,提升能力。
  教师针对小组展示出现的重大问题,采用典型例题进行巩固训练,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五环节:归纳总结,知识提升。
  每位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使其思维活跃,方法多样,能力提升。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适时补充,使知识更加有条理、系统、完善。
  
  3.习题课——解题规范化
  为实现“解题规范化”,在规定时间内的周测后,要进行精讲、精评。其具体环节如下。
  第一环节:精选习题,拓展训练。
  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交流后,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专题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提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题目,确保训练的有效性。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精选典型题目或高考题目,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小组拓展,总结归纳。
  教师抽检,小组内互评,及时纠正错误,总结归纳答题思路、规律和方法。组内共性问题在全班做出展示。
  第三环节:关键问题,师生共探。
  教师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适时引导、讲解,修正。师生共探使问题得以解决。知识体系得以完善,综合能力得以升华,
  目前,我校高一、高二年级正在实施“学案导学法”和实践“自主、展示、习题”的三种课型。
  
  三、启示与思考
  
  通过自我启发、自我分析等不断地自我反思训练,教师逐渐实现了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提高了教育活动效率和效果。自我反思帮助每位教师挖掘自己的潜能,感受工作的乐趣,让每位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乐于工作,乐于反思,乐于研究,在反思中成长,成为快乐型、研究型、专业型教师。
  
  (责任编辑 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