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校以整合理念为指导,以“器道并重、心手相长、科艺联用、沿创同行”为特色办学思想,以“以工树德,以工启智,以工求真,以工育美”为特色教育目标,以“有专长、会工作、善研究、能创造”为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学校的百工教育特色建设呈现出了精致化、有效性和内涵式发展的态势。
一、落实于课程
我校利用校本课程(八年级为劳技与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课时,实施百工课程。在课程管理中,一是做到四个“推行”,即推行百工课程资源包,推行百工课程建设思维导图,推行百工课程导学案,推行“百工教育六认真”(认真开发课程资源、认真准备操作材料、认真制作示例作品与课件、认真撰写教学设计、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和认真反思教学活动)评估:二是做到四个“加强”,即加强师能建设,加强经费投入,加强课程评价,加强百工文化建没:三是做到四个“倡导”,即倡导做“双师型”教师,倡导学陶师陶,倡导提升课程能力,倡导打造工坊“小特色”。其中主要着力在以下两方而下功夫。
1.一事三托七步走
学校通过“一事三托七步走”的范式建设百工课程。“一事”是指一项“工事”,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兴趣和自身特长选好“工事”,以“工事”为载体开展项目教学:“三托”是指有助于学生项目学习的三项活动,即“课程超市”活动、假日亲子活动和“百工节”活动。学期初,学校会举办“百工课程超市”。学生通过阅读《百工课程超市选课指南》,观看课程成果展,咨询指导教师,选择自己心仪的课程。假日里,学校会组织学生与家长一起制作百工作品,研究百工文化,体验亲子之乐。期末,学校会举办“百工节”活动,进行师生的百工技能竞赛和课程展示,并组织师生与家长对各个工坊的课程建设成果进行评价:“七步走”是指在导学案建设工作引导下的教学的七个步骤,即知、备、察、仿、研、创和评。使用“一事三托七步走”的范式,突出了项目课程的优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整合了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合作。
2.做研合一“双面绣”
我们提倡手脑合用,行知相长,要求教师在开发与实施百工课程的过程中,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将技术与学术结合起来,将操作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一方而。要以操作为载体,做到“做中学”。培养心灵手巧的学生。学生需要掌握与本工事有关的操作技能及其操作要领,并掌握木工事的工艺流程。另一方面,要以研究为线索,做到“研中学”,培养格物致知的学生。教师指导学生从本工事的丁艺特色、历史文化、流行现状、技术难题、科学原理、创新设想、工艺发展和现代应用等方面确立课题,分工协作,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从而解决与工事操作密切相关的问题,制成创新作品,完成研究报告(或小论文),使项目学习走向深层次。
二、生长于文化
我校注意把百工特色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去建设,筑巢引凤。努力弘扬、传承与培育百工文化。
1.“百”字文化——人由长上取
百工教育不是全体学生整齐划一学习同一样东西的教育,而是在“百”字上做文章,以和而不同为文化理念,追求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多元教育。首先,我们面向社会产业设置百工项目,现有的百工项目分别是汽车、船舶、建筑、运输、冶金、家电、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化工、食品、农林和商贸旅游等专业的基础。其次,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通过“百工课程超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有专长的项目。最后,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努力使用各种课程资源,形成百川汇海的课程建构优势。
至今,我们仍在努力追求百工坊项目的增加、各工坊学习内容的丰富和学习方式的多样。“百”字文化影响了教师与家长对学生评价观念的转变,他们开始不唯分数论英雄,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终身发展,
2.“工”字文化——事从做中学
百工教育的“工”,是指工作、工程和工艺,因此直接指向实践领域。我校以“做中学,做中研,做中乐”为百工坊的优势定位,通过百工教育引导学生乐于动手,苦练手艺,以百工作品的精工细作、技艺水平的精益求精要求和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学生“纸上得来终党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中国历代“百工”劳动者的勤劳作风、科学精神及他们推动技术进步的意识和努力,引导他们走上“知工一会工一善工一乐工”的百工学习历程,在学习百工的过程中注入自己的满腔热情和虔诚,用人格锻造自己的技艺风格,从而提升人生的品质。
三、提升于科研
学校积极申报参加课题研究,定期开展组织课题理论学习和课题研讨活动,做好百工课堂观摩,做好师生调查工作,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心得体会和研究性学习报告,认真研究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和期末总结。
1.“整合理念”聚力
我校参与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8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基于整合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通过研究百工课程建设过程中教育理念的整合、师资力量的整合、课程资源的整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整合、校本课程与特色建设的整合、校本课程与课外活动的整合、校本课程与德育活动的整合等,初步探索出百工课程开发实施的集约而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确立了百工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基础、课程标准、指导原则、评价制度,开发出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且体现学校百工教育办学特色的百工课程资源包系列,探索出百工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在整合理念指导下。百工课程建设处处逢源,成于众力。
2.“创造力培养”优教
我校参与了科技部2008年度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暨中央教科所课题《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案例研究》。百工教育是激发学生创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增强学生创新心理品质,挖掘学生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技术创造的良好载体。通过研究依托百工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我们形成了与学生创造力培养相适应的教育管理、师资培训、课程资源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出适合本校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方式方法,促进教师形成与创造力培养相关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积累了一定量的学生创造性活动案例,各工坊开发出了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材料,学校编制了《创造力培养教育文集》。依托百工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课题研究提升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因此,只有且行且研,通过科研解决特色教育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才能避免行动的盲目性,从而改进工作,更好地发挥特色建设的育人作用。
综上所述,百工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经验,点亮学生的智慧,锻炼学生的意志,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学生的自我效能具有重要作用。省内外的教育同仁对我校百工教育的青睐和支持正说明了这一点。今后,我们要在吴江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努力把百工教育的特色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相信经过努力,我们的“百工”品牌会更加出众,“百工”名片会更加闪亮!
(责任编辑 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