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素有“钒海”之称。古丈县岩头寨钒矿详查项目为“钒海”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钒海”湘西终于实至名归。
2010年12月15日,古丈县岩头寨钒矿详查项目验收会在吉首市召开。会上透露,经过10个月的努力,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245队实施的湖南首个“快速评价”试点项目获得成功,在古丈县岩头寨钒矿区探明V2O5金属量300余万吨,潜值超过3000亿元,为湖南目前探明的最大钒矿资源。
据记者了解,2009年10月29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就召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国土资源局、古丈县人民政府、湖南省发展集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245队举行“湘西钒矿开发研讨会”。此次3000亿元特大型钒矿就是这一研讨会的产物。
湖南省发展集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熊乐良认为,若是按照传统评价模式的速度推算,如此特大规模的钒矿资源,完成项目详查至少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突破,得益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在该项目实施的“快速评价”试点。
“快速评价”创造奇迹
“预估是有3000亿元,这是潜在资源储量。但这也只是按金融危机时期低的价格进行的估算。”湖南省地质研究所项目验收专家李雪生证实了该特大型钒矿的价值。
据介绍,岩头寨钒矿位于古丈县城东33公里处,属于岩头寨镇管辖,矿区面积达31.42平方公里。
此次实施的“快速评价”就是在重地质勘查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科学合理地配置和调度科技,行政、行业、企业和其他市场资源,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勘查项目,达到成果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的地质勘查方法。
“正是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之下,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统筹,地方政府协调,湖南发展集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保证资金跟进,245队按照地质规律科学勘查,实施快速评价,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雄乐良对记者如此概括该项目的快速评价经验,“简言之,就是‘省厅统筹、各方协调、科学勘查、快速评价’”。
据悉,在2009年10月29日召开的“湘西钒矿勘查开发研讨会”上就明确古丈县岩头寨矿区钒矿项目作为湖南第一个地质勘查“快速评价”试点项目,要求该项目普查与详查有机衔接,分步设计,统一部署,全面实施,务必在10个月内完成项目普查到详查的全部野外地质找矿工作。
“快速评价”优势何在?245队总工程师、副队长孙际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在省国土资源厅的统筹之下,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对各项目的各类审批事项开辟“绿色通道”,储量评审、水工环、地勘技术、预算评审等部门协调办公、现场处理、专家全程参与,为该项目最大程度地缩减了审批环节和周期。另一方面,湖南发展集团矿业开发公司作为企业投资方,在提供资金保证这一环节更快捷和及时。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则为勘探队营造了宽松的施工环境。
据介绍,245队于1965年组建于湘西州吉首市,四十年来,一直从事湘西地区的找矿勘查工作,累积了大量的地质信息资料。这为岩头寨地质找矿工作的迅速突破奠定了基础。
“245队作为该项目的施工方,是举全队之力专注于该项目的。”孙际茂表示。据介绍,在项目指挥部成立后的短短一周内,28名地质、测量专业技术人员迅速集结。24天内,13个机台的150名钻探技术工人,13台各类型号的钻机陆续进入施工现场。
污染问题一直是萦绕在钒矿开采头上的魔咒,但这一魔咒将不复存在。“岩头寨钒矿在详查过程中,通过与中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的工艺,使得钒矿开采过程中的水循环利用率达80%,大大减少了排水量,减少了污染。”该项目验收专家李雪生如此评价。
钒产业雄心
“湘西州矿产资源丰富,但是一方面对资源投入不足和国有体制使得一些矿产资源的滥采滥开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加工产业中的高耗能、高污染,造成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如何利用矿产资源成为湘西州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彭武长对湘西有色金属产业面临的问题直言不讳。
但是这并不妨碍湘西大力发展矿产业的决心。根据湘西州的表述,在湘西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五个百亿元产业”中就有三个为矿产业,即铅锌、锰、钒资源的采、选、冶及深加工。
彭武长认为,岩头寨特大型钒矿的发现,为打造“五个百亿元产业”中的钒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了解,湘西州目前引入多种形式进行探矿。国土资源部投资3亿在湘西州进行凤凰至花垣铅锌矿整装勘查项目。2009年12月24日,湘西州政府与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长沙举行,此举标志着双方共同勘查和开发湘西州矿产资源战略伙伴关系正式达成。目前,核工业地质局301大队湘西永顺钒矿项目勘查取得重大进展。
“钒是目前湘西最具优势的矿产资源,凤凰的第一份详查报告的结果是,精钒储量逾200吨,潜在价值在2000亿元以上。”彭武长介绍。
湘西州的锰产业和铅锌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制定,钒产业的发展规划即将出台。根据产业规划,将重点抓整合,对湘西范围内乱开乱挖的矿全部进行关闭,然后在整治的基础上抓整合。
彭武长说:“铅锌矿要整合到5家左右,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延长产业链条,推进矿产业的精深加工。”
根据这一思路,即将出台的湘西钒产业规划可见端倪。
后续开发之争
湘西州副州长周云算了一笔账,按照该钒矿潜在价值3000亿元计算,相当于古丈县300年的GDP总和,也是湘西州10年的GDP总和。
据悉,湖南发展集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为该项目的业主,投入达1500万元。目前,矿权属于该矿业开发公司。
“岩头寨矿区属于空白地带,公司当时投入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作为湖南省政府的投资平台,我们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充分顾及社会利益。”矿业开发公司总经理熊乐良对记者表示。
谈及后续开发,熊乐良说,考虑到该矿储量大、开发成本高,如果引入的开发企业资金不足,公司将考虑矿权入股的合作方式。
然而,据湘西州州政府的设想,考虑到提高资源的利用、安全生产、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因素,设定了较高门槛,引入一家企业进行该钒矿的开采、加工。
对此,古丈县有不同的看法。“探矿权如何转化为采矿权,根据州里面1个亿的资金打入才能够取得采矿权的规定,浙江一上市公司早期已经打入一亿的资金。而实际储量规模远超预期,是否考虑多设置几块采矿权?”古丈县县委书记向顶开在项目研讨会上发问。
向顶开坦言,古丈县面临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困境。他说,古丈作为资源大县却是经济弱县,全年财政收入才6000万,整个县的财政收入不及花垣一家企业的收入。更是无法比拟湖南经济最强县长沙县25亿的财政收入。
向顶开的想法是,降低门槛,多划分采矿权,将古丈打造成中国最大的钒矿加工基地,以此壮大古丈的县域经济。
周云如此回应,吸取花垣锰矿整治情况的经验,湘西州目前矿政管理的思路是在整合的基础上引大靠强,倡导综合利用。
“合理利用此次成果,做到有序、环保、安全、可持续开发。可以在建成一个后,再建第二个。我们要树立保护性开发资源的观念,资源是增值的,所以保护也就是种发展。”周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