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书法创作中的立意

2011-12-29 00:00:00盖金平
当代人 2011年7期


  书法创作,是书法的创作思想、人文情怀、文化担当、审美风格在作品中的整体呈现,它凝聚了美学倾向、审美批评等综合美学思想。书法创作美学倾向的基本构建,是建立在对古典碑帖“颠覆”后的再创造基点之上的。书法创作应为“颠覆”后的再创造,它由“承传”中提炼、概括而“创造”,是概括后的提升。
  说到“承传”,就必然说到碑帖,因为碑帖是承传的物质载体。碑,是古人记录重要事件的见证物。书法家将记录的文字内容写在石碑或悬崖上,再经工匠刻凿,便成了现在看到的碑刻。帖,是指将古代名人的墨迹,刻在木板上再印刷汇册而成。当时,古人在石碑上写字,没有现在的书写条件和多种手段,都是趴在大石碑上写,即便是唐朝“双勾廓填”弄出的也并非本人的真实水平,写完后,工匠再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刻出来,笔画便多处变形。帖也是一样,何况大多真迹已不复存在,都是仿摹,加之后人多次翻版印刷,已不是本来面目了。
  碑用作纪念,没有注定为临习典范;帖用作传播,并非书法艺术之精华,二者皆为特定历史之文字载体。由此可见古代碑文和帖的艺术局限性。纵观中国书法艺术史,之所以绵延发展,其最具魅力之处在于它都在遵循着承传、颠覆与再创造的艺术自律原则。这一点我们后人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如:颜真卿在褚遂良、张旭的笔法的影响下,又汲取初唐四家(虞、褚、薛、欧)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创出了颜体楷书,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欧阳询初学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楷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人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但他们写的字并非个个都好,篇篇俱佳,我们必须有选择地去临习,不能干篇一律。图一中的形、随、燮、霊、響、明、景、福等字的结构不合理,笔画不到位,间架不精准,整体观看不劲爽。图二中的彦、愍、童、女、呼、颜、郎、局、黄、郡、公、真等九个字还可以,间架结构较精准,笔画有力,字迹清秀,其余52个宇都不可取。
  再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流传多年,世人公认为名帖,但我们看到的都是后人的摹版。《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一篇“随记”,从章法上讲当时在写这篇记序时,我认为他并未考虑什么章法韵律,用笔很自然,写完之后是个什么效果他并未考虑。
  从间架结构上讲,他也不是特别慎重,很多字笔画衔接得不是很好。《兰亭序》中共有324个宇,其中“少、咸、峻、茂、之、右、坐、次、足、盛、人、感、若、今、致、后”16个字结体还可以,其余208个字不足取。不是什么“天下第一行书”“超凡大作”,我认为有信手挥洒、任性损益之嫌。现在看来不属艺术创作之类,但至少当时尚属高水平,它毕竟是当时最具人文气质和精神含量的文字载体,它是一篇潇洒超脱的心灵诉说。之所以流传多年,一是因为兰亭之聚这一历史事件的社会影响;二是因为是王羲之所记序;三是因w76htkLp6hVQ6vtZi/rPig==为唐太宗李世民很推崇。
  《圣教序》是唐太宗李世民将内府所藏王羲之的所有书迹集中起来,命当时对王羲之书法有深入临习和研究的僧人怀仁缀集配字,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刻而成的集字本,我们现在临习的《集王圣教序》帖不是王羲之一气呵成的作品,这个集子没有章法布局可谈。
  怀素的《自叙帖》书法风格过于强烈、个性色彩过于浓郁,不是相对规范、有章可循的范本。这类帖子在规范的显示上往往不是非常明晰,甚至经常违背基础规范,学习者不善于判断,很容易被导入不正确的道路上。
  以上三帖,我们主要学习的是王羲之、怀素用笔的灵活性,其章法、间架、笔画等精确度有待后人提炼、概括、再创造。
  对书法艺术这条历史长河中的古人及其碑帖的艺术水准和形成过程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后,我们在书法创作和学习中思想就舒朗了、畅通了,就不会被困扰了。
  那么,如何才能创作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呢?我认为关键是怎样立意的问题。
  一、要认真研究书写内容。书写内容属广告简介性的,字的书写要端庄稳健,整齐醒目,规正秀畅j书写内容属抒情性的,字要写得飘逸潇洒,激烈奔放:书写内容属经典铭律、玩味赏目的,字要写得高古、灵妙、捉心把魂。清王澍《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先伯文》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景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可见书写内容对作品情调有多大影响。
  二、要认真考虑书写格式。根据书写内容的表达意图和字的多少,以及每个字间架结构,琢磨出适合的书写方式,确定书写的格式、尺幅大小,是竖写还是横写,或书斗方、扇面等等。无论什么格式,不外乎要考虑尽量达到凸显点画线条的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强的效果。
  三、要认真研究书写内容中每个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说文解字》中大都有解释,如:“伏”字,人旁一犬,犬处待命出击状,可想犬的四肢姿势,那么我们书写“伏”字时,应考虑象形、会意问题。
  四、要认真考虑书写的整体布局。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成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奇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要变化错综,起伏跌宕。书写时注意力要放在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开合以及用笔的轻重疾徐,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力求使整个布局达到上下承接、左右呼应、通篇团聚不散的艺术效果。
  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形成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的问题,处理好以上四点作品才会出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