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劲吹燕赵风

2011-12-29 00:00:00辛强刘荣升朱兴华宗荷
当代人 2011年10期


  京畿神韵,燕赵风果,民族艺术,独特风情。2011年6月24日至27日,第二届河北文化宝岛行活动书画民间工艺展演在桃园、嘉义、高雄、花莲等地举行。8名河北艺术家用精湛的技艺,展现了燕赵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架起冀台交流沟通合作的桥梁。
  
  精彩再现
  
  燕赵风采倾倒宝岛观众
  6月下旬,受台风影响,桃园县、嘉义县等地阵雨不断,但得到河北的艺术家来台的消息,观众的热情十分高涨,展演团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
  嘉义县民雄乡是四所大学的所在地,文化气息浓厚。展演团一到设在该乡的展演现场,当地居民就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河北省书法家潘学聪、刘荣升、梁庚宸,画家朱兴华、王稳芩现场挥毫泼墨,引来众人欣赏。嘉义文艺作家协会、退休教师书画协会的会员们纷纷前来交流切磋。在高雄市凤山区国父纪念堂展演现场,专程从屏东县赶来的刘一枝女士现场观摩请教。在书法家对她的“作业’’进行批改点评后,她表示受益匪浅,进一步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非外国佣工,合晓春秋道义;既是中华儿女,当期手足繁昌。”82岁的中正大学国文系退休教授苏乃昌,自拟一联请书法家刘荣升书写,抒发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情谊。福建厦门籍高雄市民施长岱拟出“春风吹尽千年雪,海水仍连两岸心”的诗句,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两岸深情。“石家庄加油!”,这是高雄市民赵俭打出的条幅。祖籍石家庄灵寿的他告诉记者,2008年,自己曾到石家庄现场观看了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盛况,今天想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祝愿家乡有更大发展。
  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河北民间工艺,也同样吸引着台湾民众。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剪纸工艺大师王秀莲现场演示,一会儿就剪出一只惟妙惟肖的蝴蝶。人称“蝈蝈王”的面塑工艺大师王亮,当场做出具有田园风情的白菜等作品,令人赞叹不已。人气最旺的还是马青旺的“吹糖人”,他一边展示吹糖人的技艺,一边诙谐幽默地与观众交流,还时而展示蒙眼吹、背后吹等绝技。在桃园县展演现场,他见到95岁的姜德禄老人在场围观,灵机一动便邀老人亲口吹,最后两人合作吹出一个寿桃,赢得观众的一片掌声。曾两次到过河北的胡先生感慨地说:“这些民间‘绝活’,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河北文化的魅力。”
  
  感动瞬间
  
  台湾同胞乡恋之美
  “在台湾的几天里,展演每到一地,都被当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与友好所感染。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由大陆去台湾的人,现在大多数都八九十岁了,他们很多人身子骨依然硬朗。在观众队伍里,他们的表现尤为令人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台湾归来,书法家刘荣升写博抒发他的深刻感受。
  刘荣升回忆起在桃园展演时的情景,分外激动。他说,那天,我们提前到会场看场地,做书写前的;隹备,不一会儿,天下起了雨。6月的台北,天气闷热,即便是下着雨,身上也是汗湿湿白勺。由于场地的限制,文艺表演团在室内表演,画家朱兴华、王稳苓、64岁的老书家梁庚宸在二楼的前斤展演,我和河北省文联潘学聪副主席等几个书画家和民间工艺大师就只好在室外的大门口的两侧了。还好,门口上方有个遮雨的前出沿儿,我们一边两个人,轮番工作。心想,天不作美,观众肯定来不了多少。但到了开演的时间,出乎我们的意料,来看演出的人们陆续赶到,有的是夫妇俩,不少人还带着孩子,也有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很自觉而有秩序地冒雨排起了长队,那场面,很是令人感动。
  当书法家们写出第一幅字的时候,立马围拢上很多人观看。开始,他们只是欣赏,但没有人说求字。后来一问才知道,他们以为是收费才写。当得知艺术家们免费送字、重在交流时,一下子排起长队并纷纷“请写字”。许多老者走上前,有的说,我是河北省的,有的说,我是河南的、安徽的……其中,有一位老者走上前来,他看上去年纪不小了,长得白白净净,腰板挺直,满头白发,对刘荣升说:“你们是石家庄来的,我是景县的呀!”这时,旁边有人介绍说,这是台北某知名中学的老校长,桃李满天下,我们都是他的学生呢。说这话的是一位看上去五六十岁的妇女,眼神中充满了对老者的尊敬与友好。刘荣升一听很高兴,便和他聊起来,并告诉他,自己籍贯是山东省津县,与河北景县距离不远,中间只隔了吴桥县。刘荣升又把籍贯南皮县的书法家潘学聪介绍给他。潘学聪异地见老乡,自然也是高兴得合不拢嘴,马上用四尺整纸横写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八个宇送给他,并合影留念。
  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一边自己用手转着轮椅在上大门口的斜坡上吃力地前行,一边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别人大声说话
  “早该来了!该来了!”刘荣升赶忙迎上前去,帮他把轮椅推上来,问他:“老先生,你说谁早该来了?”他好像没听见,并不作答,而是继续说他的
  “60年不回家,60年不回家,这是个什么滋味啊,这个你们不懂,不懂啊!”“该来的总会来的,该来的总会来的
  ·”这时,台湾媒体的林乔琳小姐从刘荣升手中接过了轮椅,和他交谈起来,得知他是安徽人,叫刘逸萍,1948年来的台湾,职业是警察,今年已八十好几了。前两天得知“河北文化宝岛行”代表团要来挑园演出,他就做好了来看一看的准备。他家距演出场所约一公里,这个距离,要是一般人不是什么问题,可对于他这个只能靠轮椅行动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困难。如果他不下很大的决心,能来吗,何况又是冒雨?没人知道这一公里距离他走了多长时间,可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他对大陆故乡的思恋有多深,有多美。
  
  美丽之行
  
  完美而无距离的交流
  台湾是一个岛,河北文化宝岛行的活动和访问主要在台北、桃园、嘉义、高雄和花莲五个城市。艺术家们围绕着全岛转了一圈,基本上领略了台湾主要的自然景观,既有峥嵘高山、温泉野溪,又有峡谷平原,岛屿海岸地形复杂多变,风景丰富多样。所见所闻,既令人激动,又令人赞赏,大自然的造化、上帝的恩赐和历代台湾人民辛勤的建设,使其真正成为镶嵌在太平洋上的一颗明珠。宝岛之美丽,实是令人叹为观止。
  最为触动各位艺术家内心的,是在与台湾各阶层民众交流中感受到的真诚、亲切。“我们没有丝毫距离,似乎我们的心离得很近。”画家朱兴华如是说,无论是谁见到我们都显得很激动,握着手,滔滔的话语总是说不够。特别是年过八甸的赴台老兵,60多年了,乡音不改,对大陆的向往和对两岸团结合作的期望溢于满是沧桑的脸上,我们总是热情地邀请河北的老乡常回家看看,目送那飘动的缕缕白发和蹒跚的脚步,不禁感慨万千。我们知道,意识形态阻隔不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两岸是一个大家庭,同文同祖,血脉相连,任何力量也无法使其分开,我们能够来到台湾,自由地与民众交流,本身就是很好的证明。
  此次赴台,令朱兴华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元朝大画家黄公望的巨作《宫春山居图》。黄公望是元代四大家之首,在绘画上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这件作品是他的经典之作,在历史上享有盛誉。三百多年前由于种种原因此画被分成了两部分,期间几经辗转于60年前又分藏于台湾和大陆,自此天各一方。温家宝总理表达了“两幅画尽早合成一幅画”的愿望。201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浙江博物馆等方面合作,推出“山水合璧”展,这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大事和幸事。朱兴华说,我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时看到前来参观的人很多,其中一部分是大陆游客,大家都为能成为这一盛事的见证人而感到幸运和骄傲。这件作品描绘了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色,峰峦坡石,丛林云树,有树落、有亭台、有草木、有渔舟,形象丰富,姿态各异,回旋转辗,苍简萧瑟,景随物移,步步可观。黄公望创作这幅作品时已年近八十,画艺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且他长期寓居在富春山,对这一带有深刻的感受,所以他的画能达到难以企及的那种超脱、空灵、纯洁又富有内涵的美。画作的两部分在两地都得到极好的保护,体现了两岸人民对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和传承,而合璧之旅也象征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美好的未来。
  “在台湾,我们还参观了台湾著名画家和台湾民间团体等不同层次的绘画作品展览,了解了台湾美术界在传统绘画、现代艺术审美与创造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对台湾美术在坚持继承民族文化方面留有很深的印象。”朱兴华说,在参观的同时,也创作了部分作品,有的进行了交流,有的赠给了普通民众,
  “这使我们的这次宝岛之行非常完美和具有深刻意义。”
  
  深度观察
  
  河北文化 正走向自觉、自强、自信
  相隔不到1年时间,河北文化宝岛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两次成功举行。燕赵风采,倾倒台湾观众:同时,赴台艺术家也在零距离的交流、参观、展演活动中,收获了丰厚的乡情、友谊,获得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的诸多启迪。两次宝岛行,是河北文化走向自觉、自信、自强的崭新起点。
  河北乃京畿之地,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燕赵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但很长时间以来,河北文化真正走出去、推出去的精品力作并不多,很多宝贵的文化资源“藏在深闺无人知”。而河北文化宝岛行活动,不仅是宣传河北、推介河北的文化自觉,更是对推进两岸文化交流、浓厚同胞血脉联系的自觉担当。当前,两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河北作为一个文化大省,真正实现文化强省的转变,必须顺应大势、围绕大局、谋好大事,要切实增强发展文化、推进交流的文化自觉,更要有一种文化担当。
  一步行动胜于百句口号。文化自信很重要的一点,就表现在敢不敢走出去,敢不敢拿出来,让别人欣赏、品评自己的文化产品。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往往注重欣赏外地的文化大餐,在对异域风情文化大加赞赏的同时,对自身文化往往更多的是悲观、是责难,甚至是抛弃、背离,在自身的文化创造上明显底气不足,挺不直腰杆,总是觉得“比别人矮三分”,在文化自信这个“坎”上总是不敢迈步。不仅好的东西学不到,自己传统的、特色的东西也所剩无几。
  河北文化宝岛行活动,由河北省在台湾举办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参加展演的人员都是来自河北的优秀艺术家、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参演的节目包括京剧、昆曲、剪纸、面塑、吹糖人等,都是河北文化的特色精髓所在。这说明河北文化走出去是有勇气、有底气的,这种底气和勇气就是源于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对良好传统的秉持,并且靠着这种勇气和自信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地方的文化自强,就应该在交流、碰撞、融合中逐步得以巩固和提升。河北建设文化强省,强就要强在精品力作上,强就要强在勇于走出去、敢于推出去上。没有走出去,没有推出去,就不可能把文化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当代文化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河北文化实现自强,通过宝岛之行,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路径,来宣传河北的新形象、新面貌。尤其是通过大胆走出去,不断汲取营养,积累经验,积淀特色,更找到了一个河北文化站起来的崭新起点。
  (组稿:郭文岭刘贤孙达青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