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是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一大特产。据《学林》一书统计,自唐初武德五年(622年)至清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度科举,共有641榜,503名状元。
状元的产生地,虽不囿于地灵人杰之说,但却涵盖文化因素。据清末名籍《国朝馆选录》统计,即自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共114科,其中状元114人的籍贯为:江苏49人,浙江20人,安徽9人,山东6人,广西4人,江西、广东、福建、湖北、河北、满洲(东三省)各3人,贵州、湖南各2人,四川、河南、陕西和北京各1人,云南、甘肃、新疆等地均无。
江浙两省状元最多。有趣的是,江浙两省状元有些还是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绝的,如浙江宁波的陈、查两姓,苏州缪、吴、潘三姓,常熟纺、蒋两姓。
广西4个状元都是桂北小县临桂籍的。
江浙两省不仅状元多产,而且榜眼(第二名)、探花(第三名)也名列诸省前茅。据统计,在清朝114名榜眼和探花中,榜眼:浙江28人,江苏27人,江西10人,安徽7人;探花:江苏41人,浙江26人,安徽、江西各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