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荔县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大荔中心任务,坚持把支持工业强县建设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坚持把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建设效益财政作为突破口,健全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方式,有效提高了财政保障能力,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得到了很好发挥,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夯实财政增收基础。
一是狠抓财源建设,夯实财政增收基础。近年来,大荔县坚持把财源建设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力支持园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不断加大对全县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和新兴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制定出台了《大荔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大荔县财源建设奖励办法》,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投资环境,夯实财政增收基础。二是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大荔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机遇,认真研究中央国债资金和基建资金的投资方向,通过优势项目争取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认真落实国家扶持企业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八鱼油脂等企业申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5个,市级51个,累计为企业争取国家扶持资金500多万元。同时,认真落实中小企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大力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项目,2007至2010年共争取中省中小企事业发展项目资金1200万元,促进了县域企业发展壮大,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大力争取上级支持,努力缓解财政困难。
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坚持把争取上级支持作为缓解财政运行困难的重要举措。2006年大荔县先后被省财政厅列为省财政直管试点县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2007年,大荔县被财政部列为全国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2007年到2010年,大荔县利用中省市切块资金176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28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575万元,整合各类财政支农资金9479万元、群众自筹和信贷资金及社会资金1.75亿元,共计整合资金近3亿元,保证了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市场建设工程、巷道硬化工程、人饮工程、村村通油路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十大工程的全面实施,有力推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
坚持民生为先,积极落实国家公共财政政策。
一是民生投入不断加大。近年来,大荔县不断加大对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和扩大内需的投资总量,洛滨中学、疾控中心、中心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相继建成投用,18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全面完成,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职中实训楼、计生服务站、综合文化站、廉租房等一批民生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免除,“蛋奶工程”受益学生达4万余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累计为13.8万名参合群众补偿医药费1.24亿元,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6万,城乡低保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二是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对粮食直补、综合补贴、两免一补、移民后期扶持等涉农资金全部实行“一折通”发放,共为全县16万户农民办理了一折通存折,直接将资金存入农民个人账户,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了涉农资金安全规范运行和国家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同时,严格政策规定,简化兑付程序,积极做好“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
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努力建设效益财政。
一是加强全县财政财务管理。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工作意见》,对所有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单位、集体的财政财务管理行为进行统一规范,为加强财政财务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二是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对全县的非税收入实行了财政统管,实施了“收支脱钩、收缴分离”试点。三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大荔县在全市率先实现了采购管理与操作执行分离,减少了行政运行成本和违规违纪行为,有效节约了采购资金。四是实施“校财县管”。推行农村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制定了《大荔县农村义务教育集中核算办法》等一系列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将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全部纳入会计集中核算范围,开展教育专项资金板块整合工作,全县所有教育经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保证了教育经费科学合理使用。五是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从2005年初开始,大荔县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做法被陕西省确定为全省三大推广模式之一,《中国财政报》、《陕西日报》、《渭南日报》等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渭南电视台“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栏目进行了三集专题报道。在实施“乡财县管”的基础上,大荔县财政局大胆创新,对415个行政村全面实施“村财乡管”,初步形成了监督有力、运行规范的农村财务管理新机制,财政管理方式由简单的收支逐步向科学化、精细化过渡,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六是全面开展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试点工作。制定了《大荔县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09年-2010年,全县共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405个,兑现财政奖补资金3837万元,工程总量和投入总量均列全省试点县之首。七是加快“金财工程”建设。全县18个基层财政所全部实行了“一厅式”办公和会计电算化,建立了农民补贴网、财政信息网、内部区域网和网上办公自动化系统,财政内部下发和上报文件资料实现了网络化。2009年,被省财政厅表彰为金财工程建设先进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