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地处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陕北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36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30.4万人,占总人口的84%。全县有农耕地153万亩,其中水地4.9万亩、坝地3.6万亩、梯田51.7万亩、坡耕地92.8万亩。由于绝大多数耕地属于保墒条件差,耕作难度大的坡耕地,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来很大困难,成为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农业大县如何实现以农富民目标呢?绥德县自家山村的经验反复告诉我们,黄土丘陵沟壑区发展宽幅梯田,是一条改善农业种植条件的科学之路,是一条能使农民走向富裕的路子。
如今夏季走进白家山,只见绿浪滚滚,绿意满山。秋季的自家山,更是硕果累累,遍地金黄。村民说,宽幅梯田每亩产量要比坡耕地产量翻一番还要多。1999年-2001年,绥德县中角乡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资金,投资162万元,在以自家山为中心的4个村机修宽幅梯田2700亩,使这里成为全县最早修建宽幅梯田、也是面积最大的乡镇。其中白家山村有宽幅梯田480亩。2009年,这里宽幅梯田上的谷子平均亩产达353.9公斤,创全国单产纪录。马铃薯平均亩产3451公斤,创全市山旱地马铃薯高产纪录。2010年,这里再次传来喜报,谷子平均亩产368.7公斤,比去年高出14.8公斤,再次刷新全国纪录。马铃薯平均亩产3261公斤,居全市山旱地马铃薯单产之最。仅此两项就使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
宽幅梯田和普通梯田相比为何会有这样大的差别?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还在靠天吃饭,由于多年的水土流失,使这一地区山地农作物单产低而不稳,山地谷子亩产只有100多公斤,有的地方产量更低,遇到大旱之年几乎颗粒无收。而宽幅梯田全部按8米以上的标准修建,能最大限度地蓄水保墒,基本做到了雨水不外流、泥沙不下山,既避免梯田被雨水冲毁的危险,又保住了地表的水肥养分,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天然降雨。即使在大旱之年,这里也可以保持较好的墒情。同时,拖拉机可进出耕作,这使农户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也使农民实现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成为现实。
农民是最讲实惠的。目前许多乡村70%以上的劳动力在外打工。而自家山村恰恰相反,村里70%的劳动力都在家务农。宽幅梯田,让农民留在了自己的土地上。也形成了与其他村不同的产业结构。他们村的基本产业分为三个类别,即种植、养殖、第三产业,并实行分类指导,实现共同富裕。一是在宽幅梯田上大力发展以马铃薯和小杂粮为主导产业的种植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种植;二是在山峁边沿下大力种草,让有养殖条件的人搞养殖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三是引导有资金、懂经营、会管理的村民搞第三产业,主要从事农副产品的经销和运输等,全村拥有农用车18辆。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编后:绥德全县144万亩山地耕地中,宽幅梯田只有3万多亩,只占到全县耕地面积的2%。按每亩可修宽幅梯田7-8分计算,如果将38万亩缓坡地全部改造成宽幅梯田,就可以建成26万亩高标准的基本农田。按每亩增收1500元计算,每年可为农民增收4亿元,可以为全县的农民增加1300元人均纯收入。如果在宽幅梯田上配套建设滴灌、地膜等旱作技术设施,让靠天吃饭的低产田变成可浇灌的良田,那么在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发展现代精细农业将成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