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让我们记住一座座小城

2011-12-29 00:00:00王子明
新西部 2011年6期


  贵州望谟,一个人口不足30万的边远小城,因为一场持续的暴雨,造成了21人死亡,31人失踪。
  如果不是这场洪灾,恐怕很少有人认识和了解这座小城。而因为灾难让人们记住的小城,望谟不是第一个:地震让我们知道了汶川、北川、汉旺;泥石流、滑坡让我们知道了舟曲、关岭。
  一曲《小城故事》,让我们对小城安逸宁静的生活充满向往。但是,我们今天知道并记住一个个小城的名字,却是因为一场场的灾难,这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相信如今生活在大城市的很多人,他们的家乡都是在这样的小城或乡村,那么,他们是否会想到自己的家乡WwpYq4GDQdqaubOlUmy6NjqT3Abehr533WD/1XyVf9I=可能会被下一场无法预料的灾难吞没?
  天灾不会“偏爱”这样的小城,但小城镇在灾害中的“易损性”却是显而易见的。就拿这次望谟来说,不到30万的人口,却已造成8万人受灾;而在舟曲,一场泥石流更是几乎将整座城淹没。这既有小城镇地理位置上的天然弱势,也有被忽视掉的人为因素。
  首先,这些年在大城市中,基本已建立起一套完备的防灾减灾体系。然而,在大多数经济实力薄弱的小城镇,防灾减灾的能力却相应地十分脆弱。再加上地处偏远,路途难行,更使得灾难发生时难以及时展开救援。
  其次,在我们看来宁静安逸的小城镇中,往往追求快速发展的冲动更强烈,而由于人力财力的缺乏,这种发展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比如去年贵州关岭滑坡事故,就暴露出积弊已久的水土BwT9QXsRfmc0jMxqEVr4pGt9h2FIskmeiYDSel0mrCc=流失问题。这些都使得受灾后的损失更加严重。
  再者,固有的偏见也导致对小城镇灾害预防人力物力供给的失衡。试想一下,当洪涝等灾害出现在北京、上海之类的大城市时,很快就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而在小城镇(以及农村),却只能在造成严重受灾状况时才会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是另一种形式上的不公平,正如东部沿海地区铁路一再提速,而西部个别地区的孩子上学还要依靠索道一样,形成了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
  面对每个个体的生命,没有影响大小的区分,当极端灾害渐趋常态化,当一座又一座小城因为灾难而“出名”,必须认识到,加强对贫困边小地区防灾减灾力量的支持,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