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对央企的不满是缘于“误會”吗等

2011-12-29 00:00:00王学进
新西部 2011年6期


  这几年央企“丑闻”井喷一样爆发,几成公众的“眼中钉”,对此,不仅国资委前任主任李荣融想不通,央企高管对此同样表示困惑:为什么央企搞好搞不好都要挨骂。看来,这中间一定存在某种“误會”。为化解这种“误會”,央企不惜耗巨资(少则一年投入数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建立了舆情监测和应对媒体机制。(据6月15日《新京报》)
  我就想不通了,应对媒体用得着花这么多钱吗?这些钱来自哪里,花在何处,与央企上缴红利的去向一样成谜,而且均无须由其“所有人”即全国民众点头授权。从报道披露的消息看,这些钱用在了建立央企新闻发言人制度、成立舆情监测部门及委托一些高校与媒体的舆情监测中心予以合作等上面了。内情到底如何,我等“主人”不得而知。
  央企毕竟是央企,为消除公众“误會”,就能耗资百万千万,专门成立这样的舆情应对机制。但事与愿违,央企的这番苦心与这笔钱财都白白地打了水漂,非但没消除公众的“误會”,反而更加激化了民众对央企的怨气,因为这笔冤枉钱让央企又多了一个滥用“所有人”钱财的罪名。不值,太不值了!
  央企有所不知,民众之所以视央企为“眼中钉”,并非出于“误會”,而是基于他们的觉醒和觉悟,分明是央企自己教會他们的。有事实为证:
  其一,央企所处的特殊社會地位与承担的社會责任极不相称。央企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长期来盘踞公共资源高地,得“天”独厚,而且总能置消费者呼声于不顾,想怎么定价就怎么定价,攫取着市场的“超额利润”,可上缴红利却少得可怜。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0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近2万亿元,只拿出5%左右上缴“红利”。而2007、2008两年,国企红利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會保障等民生的支出只有10亿元,人均不到一元。(据2月21日《人民日报》)
  其二,央企高管与职工不但享受高薪还享受高福利待遇。根据人力资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到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到10倍之间。2008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财务决算反映,2008年中央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3387元,其中最高的甚至达到4.46万元。(据2010年9月5日半月谈网)如此之大的行业收入差距,焉能不触犯众怒?
  其三,不断惊曝的腐败案让公众日益看清了垄断行业的腐败本质。原中石化老总陈同海贪污受贿两个亿的特大案子尚未令公众的怒火平息下来,又接连发生中石化大楼安装“天价吊灯”以及中石化广东公司“天价酒”事件。安徽省电力公司以“车改”之名,为全系统约300名副处级以上干部配备公务自驾车,一周后,该公司又被曝出为职工集资建房,在合肥建造豪华小区。被称为最赚钱央企的中移动证实,公司数据部副总经理马力涉嫌重大违纪正在接受调查。据统计,2009年以来,中移动已有7名高管相继落马,包括原党组书记、副总裁张春江。央企如此腐败,怎能不让公众怒火中烧?
  不从改革垄断机制、监管机制、薪酬机制等方面着手去化解公众的怨气,还装出一副小女人受委屈时的楚楚可怜相,将公众的不满理解为“误會”,不惜耗巨资建立舆情监测和应对媒体机制,到底是谁“误會”了谁了?
  
  “建成就拆”的损失岂能只算金钱账
  李辉
  
  成都在2008年投资数千万建成的面积近万平方米的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在今年4月被拆除完毕。对于为何投巨资建设的工程仅仅三年并且还未使用就被拆除,当地政府称,他们不满意建成后的整体效果,并表示拆除价值数千万的建筑政府并无损失。(据6月13日《中国广播网》)
  一建一拆,数千万元的投入化为乌有。锦江区危旧房改造中心副主任文劲解表示这“不是政府财政的钱”,锦江区外宣办解释说“政府并没有损失”,莫非,这就是当地政府因为“不满意”从而“建成就拆”的底气和勇气?
  政府不是公司,其手中的钱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钱。对于“建成就拆”的工程来说,不管是政府动用财政资金运作,还是政府运用民间资金操作,本质上总是老百姓的钱打了水漂。现在倒好,当地政府面对“建成就拆”的尴尬局面,一再强调政府层面没有资金上的损失,那么,当地政府不妨说说看,难道现在损失的那些钱是天上掉下来的吗?如此为自己撇清干系,令人齿冷。冤大头永远让别人来当,政府机构一贯稳赚不赔,正是这种崽花爷钱不心疼的作派,导致了“建成就拆”此起彼伏,屡屡上演。
  “建成就拆”因为有政府的影子在内,因此从金钱的角度来算账的话,就算政府可以做到毫发无损,但请不要忘记,“建成就拆”该算的不仅仅是经济账——当地政府对当初的建设,未免太过“拍脑袋”;当地政府对现今的拆除,未免太过草率;当地政府对所折腾掉的老百姓的钱,未免太过冷漠;当地政府对自身的形象,未免太过不注意维护。
  官方一句“不满意”,数千万元无踪影;官方一句“无损失”,所有责任无人负。官方的这种“不满意”思维以及导致的作为,真正让老百姓很不满意,因为你们的“不满意”令老百姓有被欺瞒、被捉弄之嫌;官方的这种“无损失”辩解以及背后的作风,正在令老百姓遭遇损失,因为你们对错误不反省、不追责、不悔改,而你们的错,终归要老百姓来买单。
  地方政府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一砖一瓦总关钱;地方政府要取信于民,造福于民,也要一砖一瓦、脚踏实地去搞好建设。明明一件事已经做错了,却拿出似是而非大谬不然的金钱账来搪塞,古训“有错护错更添一错,有短护短更添一短”,难道你们真的不懂么?这笔账,才是你们应该认真算好的,老百姓都在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