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访它,不是因为“古”,而是因为“红”——当年川陕苏区红四方面軍第30軍軍部驻地,四川巴中恩阳镇。
烈日当空,额头沾满粒粒水珠。不经意闪进一家没有招牌的茶馆,却仿佛一下子进入时光隧道,瞬间倒退百年。
一切都是那么小说。人,墙,桌子,板凳,地面,房子,天井,茶壶,青苔,味道,以及那一排老掉牙泛着油光的马架。
大堂里,几方老木桌老木条凳围着几多老人,抽着叶子烟,打古老长牌。他们的面前,大都有一个貌似“文革”时期的搪瓷茶缸,外面油光,里层褐黄,大片茶叶占据了半茶缸。
这长牌,又叫川牌,也叫点点红。不同的牌,代表天、地、人、和。天9地8人7和5,估计很多人不懂。读大学时会打,现早已遗忘。
近20块厚约两三毫米长约尺半的竹片,两端用麻绳相互串牢,像微型吊桥模样,再由木架撑起,这就是马架子。看这马架摇摇晃晃的身子骨,我选了一把油滑发光自认为结实的,把自己放上去,小心翼翼试着半躺,背上立马传来一股冰凉。很惬意!
“兄弟,喝啥子茶?”看我躺下,粗壮结实的老板娘声音很豪放。
“有……有其他茶具没?”看着老人们面前的茶缸,我小心翼翼地问。
“哈哈,我们有盖碗茶,不过,盅盅茶两块,盖碗茶5块钱一碗哦!”老板娘声调再次豪放。
“有竹叶青没有?”
“我们这里都是喝山里手工茶,味重,经泡得很!(能泡多次的意思)”
“好,来一碗!”我也豪放一把。
大片大片的叶子映在白净的碗里,殷绿殷绿。一口下去,喉头停留的板栗香,合着空中弥漫的叶子烟和淡淡咸味,一下回到从前。
拿着相机,把茶馆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凝视了一遍。看我一脸的兴奋,热情豪爽的老板娘说,随便拍,没问题。这房子,清代的。最早的主人已不在人世,目前我们是三家人住在这里。“听老人们说,当年红軍很多軍官,都是这里的常客……”
靠门口,枯坐一位抽叶子烟的老人。刘姓,他说今年已经八十有余。叫老板娘给他泡一碗盖碗茶,我请客。老板娘很是惊讶:“盖碗茶5元哦……”
端着盖碗喝一口,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从长辈口传的掌故,到自己的亲眼目睹,很是健谈。
恩阳位于巴河岸边,历史上是川东北重要的水码头,水运相当发达,上通南江,下至重庆。据史载,明清时期,恩阳镇内常住人口一万人,并常有3000多商人往来于此,大小商号150多家,盐店19家,饮食店60多家,客栈、茶坊、酒家50多家,商号小贩不下200家,所以这里又是川东北大巴山深处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
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軍第四方面軍由鄂豫皖经陕西转战巴山,解放巴中,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极盛时期发展到纵横500里,拥有23个县市,500万人口的红色区域。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进行了3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1933年,红四方面軍反三路围攻胜利后,先后在恩阳建立了仪阆县、恩阳特别市、恩阳县苏维埃政府,还建立了工会、贫农会、少共、少先队、童子团等群众组织和区乡游击队武装力量。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軍在恩阳建立县苏维埃各类行政机构13处,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8处。因此,当时的恩阳镇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据说,当时李先念当軍政委的红四方面軍第30軍曾在此设軍部;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所赞颂的红軍战士张思德,也曾在恩阳县列宁学校读书。
1935年5月,红四方面軍开始长征后,刘子才师长带领的一支队伍,于1935年至1940年间,在这里坚持了5年的游击战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南方诸省坚持游击战争最长的一支。这支队伍,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巴山游击队。
如今的恩阳镇,依然保持典型的川北民居群落风格,拥有成片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代古建筑。惟一的改变是,当地人把些许临街屋墙刷成青灰色,再用白线勾出砖的纹路。然后,再把20多年前立起的所有红軍遗址纪念碑,以及“红軍胜利万岁”、“只有革命才有出路”、“为土地归农民而战争”等石刻标语的每个字,都用红漆用心填写了一遍。
恩阳的另一个不变,是穷。“这些居民的家当,家家都值不了一箱茅台。”同去的摄友高顺无限感慨。
也许正是因为囊中羞涩,才成就了恩阳的古朴和自然。这里,没有商业,没有宾馆,没有酒店,更没有外面世界的花花绿绿。
它有的,是金石匠镂字的血脉虬张,剃头匠修面的刀片飞舞,铁匠铺子里弥漫的金属味道,还有全镇仅此一家的提糖麻饼的脆香。
恩阳人对外来人没有防范,我们若是停下来参与他们的话题,总会有好客的老人急着起身进屋给我们端来小凳:若是我们想要进屋看看,他们会热情地领我们穿过堂屋,进到天井,甚至穿过狭窄隐秘的楼梯或者走廊,进到更为私密的地方。
闲聊中我们递上一杆纸烟,老人激动得伸出双手接住。简单寒暄得知,他们子女无一例外都在外面打工挣钱,养活一家老小。
于是,这座古镇有了一个显著的特点:满街只是老人、儿童,和更多的关门闭户。
于是,在这座拥有3万多人口的古镇,家家都能嗅到一种双向的思念:一头是在外打工漂泊的年轻父母,一头是留守家乡的一老一小。
古镇的古朴,使我们的镜头兴奋。古镇的老小,使我们的心头惆怅。
到恩阳,纯属是与朋友石头剪刀布愿赌服输的结果。但是,去了,看了,一辈子都不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