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淑娥 面对当今都有个性的孩子

2011-12-29 00:00:00骆瀚
中华儿女 2011年11期


  关于代淑娥的采访被一推再推,原因是她正马不停蹄地辗转于上海、南通、苏州等沿海“教育发达城市”,参加由一家教育视频网组织的教育观摩活动。据说那些簇新的学校,为了让孩子有机会活动,每四个班设计一个游戏场地;为了让孩子写作文学英语,买来水果挂在树上,“把秋天的情境搬进校园”。艳羡之余,代淑娥有所保留地说:“我觉得,当今的教育工作,还得把爱再藏得深一些。”
  
  二十年前,孩子为父亲求情
  
  二十年前,今天的北京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代淑娥根本不想当大队辅导员,她最想当班主任。上面有“师傅”带着,下面有家长捧着,面对几十双呼闪呼闪的大眼睛,代淑娥这个丰台实验学校的新班主任(兼任中队辅导员),做得有声有色。
  说起来代淑娥小时候性格内向、腼腆,见人说话就脸红。登上讲台,为人师表,这样的想法从来没有在她的脑海里闪动过。但她的父母都是本分的工人,由于父亲去世,家庭生活拮据,她放弃了上重点高中的机会,选择了有助学金的丰台师范学校。走上讲台,是她独立面对生活的第一个起点,怎么能不让她兴奋?更加幸运的是,她的“师傅”是位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有空就拉着“小代”聊天,怎么把课上得有趣味,怎么对付“刺头”,怎么做家访……代淑娥甚至没有过渡期,就已经和全班的孩子打成了一片。下班了,“师傅”不是轻描淡写地帮她把脏衣服裹好,带回自己家用洗衣机洗,就是笑着对她说:“小代,今晚来我家吃,我给你留了红烧肉。”代淑娥觉得怎么推辞都假,就每天早起把办公室擦得一尘不染,然后把省出来的时间都用在班里的孩子身上。
  至今让她难忘的孩子叫“海”。
  海的哥哥是丰台实验学校的名人,仪表不凡、成绩优异,是海全家、全班甚至全校的骄傲,海却总让人操心。有一次数学老师着急地来找代淑娥,说海在交作业之前失踪了。代淑娥向其他代课老师和同学了解了海的情况,立刻赶到海的家里,海的母亲听了,一脸伤感:“孩子昨天数学作业没做完,卷子上错题也没改,他父亲生气了,拿皮带抽了他好久,拦也拦不住。”代淑娥按海母亲提供的线索找到了海,海把衣服撩起来,让老师看自己身上瘀紫的印迹,眼里充满了愤怒与不平。代淑娥也“愤怒”了:“天底下哪有这样做父亲的,出了人命怎么得了,别以为他这么做没人管得了他!”她紧紧地拉着海的手往海家里走,离家越近,孩子越想把手抽回去。快到家门口,海犹豫地对代淑娥说:“老师,您能不能别骂我爸爸。以前我哥学习好,他不知有多开心。现在错在我,他这也是为我好。”进了屋,代淑娥把海和海的母亲支开,开门见山地对海的父亲说:“您知道吗,您有一个非常善良、孝顺的孩子。来的路上,海一直在为您求情,就凭这一点,孩子将来也差不到哪儿去。”海的父亲沉默了很久,“老师,您说怎么办,我听您的。”代淑娥说:“很简单,首先,绝对不要再动手了;其次,再遇到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您记下来,和我商量了以后再处理。”事后,海的父亲只和代淑娥“商量”了两三次,同学就发现海完全变了个样,学业出众、待人友好。
  这样的四年班主任生涯让代淑娥收获了无数同学和家长的信任,但她仍不满足,工作一稳定下来就报考了北京教育学院的教育学大专班,打算每周上三天课读三天书。学校领导在支持她学习的同时,也安排她做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工作。
  做大队辅导员,接触的不是学生干部就是每个班最有个性的孩子,能得到他们的信任,见证他们的成长,代淑娥的成就感不亚于孩子们取得了好成绩。“那时候我明白了教育与教学的区别,认识到两者同样重要,都是‘充满阳光的工作’。”接下来的几年,学业上代淑娥完成了专升本,事业上也完全适应了自己的岗位,她带着队员们远足,给烈士扫墓;去二七厂参观走访,了解二七大罢工的历史;研究北京的古桥、新桥,从而感受北京的变化……一晃九年就过去了。
  二十年前的学生有的都已为人父母,回首往昔,代淑娥字斟句酌地说:“二十年前的家长,学识素养普遍没有今天高,但和今天的家长一样望子成龙。但总体来说,孩子的压力不是很大,家长也很朴实,他们相信学校、尊重老师。看着各式各样的孩子在自己身边一点点成长,那是一种简单的快乐。”
  
  二十年后,手把手教孩子学合作
  
  2004年,代淑娥又不满足了。虽然学校对代淑娥组织的活动在丰台区屡屡获奖非常满意,不再对她的工作提任何要求了。但这,不符合代淑娥对自己的要求:“就觉得缺点什么,一定还有什么是我自己没想到的!”她要到“名校”去看一看。
  进了丰台一小的第一天就让代淑娥开了眼界,丰台一小正在策划一个为期六年的“六小”公民道德教育计划,把学习、礼仪、环保、合作、自立、乐观作为六个教育课题,要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次序分先后地设计活动,开展研究。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代淑娥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1997年“六一”儿童节,她指导的两支假日小队赴人民大会堂做特色活动展示,曾受到胡锦涛、李岚清、吴怡、陈慕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与肯定。但这一次,代淑娥真的兴奋得睡不着觉了。“研究”,就是这两个字!以前的工作都是一过性的,活动结束了就成了一个文件袋静静地躺在办公室里。现在,有了一个全面的辅导孩子纲要,这意味着她要为自己关注的每一个主题建档,长期跟踪、深入研究,把她十几年来有关教育的所有思考都串起来、延伸出去!这也意味着她有了足够的时间,和各方面的专家一起关注孩子们的问题,一起来开发教材、设计活动,一起来完善他们的童年!代淑娥毫不犹豫地进入了丰台一小,作为一个大队辅导员一马当先地参与到学校的“六小”公民道德教育研究中。
  不久,一个叫林的孩子因为与同学的极端“冲突”引起了她的关注。四年级的林身体很好,知识面很宽,但就是与老师同学不能和谐共处。冲突的爆发点,仅仅是因为他中午“吃不饱”,饭量很大的他因为不满意班干部平均分饭,一开始是每天都哭,实在受不了周围同学对他的指责了,就突然爆发,向汤桶里吐了一口唾沫,还踢翻了饭桶,“我吃不饱谁也别吃了!”代淑娥了解到林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孩子平时也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不会与同学相处,班上一个朋友也没有。代淑娥觉得这是现代有些独生子女的通病,把孩子叫到办公室,也不谈分饭的事儿,只问林:“班上有你最佩服、最喜欢的同学吗?”“没有。”“有个作业布置给你,下周你观察一下你最不喜欢的同学,看他有没有哪怕一个优点,如果有,记录下来,下周二中午再来找我。”
  第二周,林果然按时、认真地完成了“作业”,而且对方的优点还不只一条。代淑娥又说:“这一周,你想办法把你观察到的优点反馈给他,但不许直接说,也不能一次说完。”
  第三周,林主动来找代淑娥:“代老师,以前他动不动就找我的茬,现在我夸他,他特高兴。而且,我也有点儿高兴。”“那这一周你找机会给他帮帮忙。”
  第四周,林兴奋地来找代淑娥:“老师,我们现在都成朋友了!”“看不出来,你还有林肯‘化敌为友’的本事!最后一个任务,现在观察一个班上你最佩服的同学,有机会就主动帮助他,看看有什么结果。”
  第五周,林来找代淑娥时,非常平静,整个人的气质似乎都发生了变化,眼里充满了自信:“代老师,以前我觉得她可能根本就看不上我,没想到她也很愿意和我做朋友。”代淑娥什么也没说,把自己和儿子正在读的《海蒂》借给林,要他和家长一起读。从此之后,林的朋友越来越多,再没有人提及“吃不饱”事件,林的家长也专程来感谢老师。
  对这段经历,代淑娥感受特别深。“我小时候妈妈从来也没打过我,甚至没下过‘快去学习’、‘跟同学好好说话’这样的命令,她只是每天饭后打开台灯看书读报,出门主动向邻里问好。现在一出校门就是市场经济当道,漫画、动画、游戏、电影、欢乐谷、快乐营全都用孩子最喜欢的面目出现,虽然没什么营养,但都是隐性教育的高手。家长反到成了手拿棍棒的虎妈,学钢琴、学奥数、学拉丁舞,或者拿孩子的成绩来炫耀。除了课本,现在的孩子已经很难安安静静地把一本完整的文字书从头到尾读下来了,我们反对给猪吃‘瘦肉精’,为什么尽给孩子吃快餐、打激素呢?”
  
  “现在,好的学校重视隐性教育,所有好的主张都要藏在日常教育中,让孩子慢慢体会。不能把家长自己的压力、社会竞争的压力、市场的压力就这么赤裸裸地转嫁给分辨力、抵抗力和承受力较弱的孩子。竞争到最后,拼的是人格、是文化积累。一群孤独的高智商孩子,一群速成的小政客,难道我们还要亲手去培养更多的药家鑫、黄艺博吗?”
  代淑娥认为,孩子就是孩子,现在他们缺少的,不光是时间和方法,还需要一些包括志愿者、公益活动的设计,需要老师和家长每一天的言传身教,要让孩子把正面的、服务他人的价值观坚持下来,让他们的内心真正安静下来。“社会浮躁,家长、学校不能浮躁,最怕的就是家长盲从社会潮流,把孩子的人生扼杀在起跑线上。”
  
  “爱国”与“民主”,都在眼泪与欢笑中
  
  怎么让今天的孩子理解“爱国”?代淑娥的答案很简单,要让孩子有切身的感受。
  丰台区驻有参加过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官兵,结合三、四年级的少年军校活动,孩子们不但“三进军营”感受当代和平之师的威武与文明,学校还把维和战士请进学校,让他们与学生们一起表演“忆长征、话维和、做自强少年”大型雕塑舞台剧。代淑娥亲自写剧本,大批的师生站在舞台上一动不动做“背景”,有个战士在舞台上坦言最怕给家人打电话,怕给女儿的承诺兑现不了,当“女儿”最终扑在爸爸怀里,全场的师生哭成一片。给记者讲述时,代淑娥的眼中仍然闪着泪光:“现在‘国家’的概念更多地出现在危急的时候,孩子们也用不着天天‘时刻准备着’了。这些舞台剧由孩子们自己组织,自己表演,整个排演的过程有上百名学生参与,其中的辛苦与泪水,会把‘国家’、‘国际和平’这些观念直观地、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上,固定在性格中。组织参与这些活动的少先队干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官职大小,更没有什么‘十佳’、‘百强’,只有服务,只有坚持。这才是少先队活动的真正目的。”平时的操演,让丰台一小的孩子比同龄人多了些坚忍与成熟,在国庆六十周年方阵排演中,下雨了孩子们首先用雨衣护住鼓面,脚上的水泡磨破了,包上纱布接着练。面对孩子们的成长,老师和家长除了眼泪,更多的是欣慰。
  代淑娥在各校的大队辅导员中间还是出名的“被改稿”,各种活动的发言稿孩子们都有权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修改。“他们也最怕‘领导讲话’,我就鼓励他们自己编广播节目,不用老师参加;自己分析开学典礼、大队会、少代会、建队仪式等活动的演讲稿。串词写得好不好,不好就改,结果他们改得很开心。他们现在参加学校‘少代会’的积极性很高,开一次会有上百个学生参与,这不就是最好的民主课堂吗?”
  采访间歇,记者和代老师一起在校外的餐馆吃午饭,不断有同学过来问候老师好。代淑娥说,很多上了中学的学生也经常回来看望她,看着喧嚣市井环境中孩子们的淡定与从容,她很开心。
  责任编辑 张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