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老一辈革命家曾志诞辰100周年。4月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举行了纪念曾志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深切缅怀并追思她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战斗、无私奉献的光辉一生。
曾志1911年4月4日出生在湖南宜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26年8月,她进入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3月起,曾志先后参加了衡阳暴动、湘南起义。1928年4月上井冈山,担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1930年6月起,曾志先后担任厦门、福州中心市委秘书长、闽南特委组织部长、闽东特委组织部长、福霞中心县委书记,参加了创建闽南小山城根据地、巩固和发展闽东苏区的艰苦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志先后担任湖北临时省委妇委书记,荆门、当阳、远安中心县委书记等职务。1939年12月,曾志赴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0年任中央妇委秘书长。抗战胜利后,曾志奉命转战东北,在辽宁、沈阳担任地方领导。1949年5月后,曾志先后任武汉市军管会物资接管部副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局工业部副部长兼广州电业局局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委员、常委、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务。“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志同志与陶铸同志一起与“四人帮”及其同伙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77年12月,曾志恢复工作,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她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参与组织平反冤假错案,使大批老干部和科技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在党的十二大上,曾志当选为中顾委委员,并任中顾委临时党委副书记。
曾志15岁入党,面对党旗她立下誓言:从今以后,我生为党
c75a56775b933b3694cb7eb675704a47的人,死为党的鬼!她一辈子信守誓言,靠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战胜了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坎坷。土地革命战争中,他的第一任丈夫夏明震、第二任丈夫蔡协民先后英勇牺牲,但她意志如钢、信念如铁,对革命始终没有悲观和动摇过。1935年春,闽东苏区失陷后,曾志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她历经艰险,千里寻党,20个月后终于在上海找到党组织。她遭受过多次处分和政治审查,其中有不少冤枉和委屈,但她不改初衷,舍生忘死为党工作。她说:“无论党组织信任与否,我都要做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再大的困难和委屈都别想让我低头屈服。”在“文革”中,丈夫陶铸同志蒙冤被迫害致死,自己被遣送粤北农村劳动。但她坚信,乌云是挡不住阳光的。
曾志从小立志当巾帼英雄,她把自己的名字从曾昭学改为曾志,就是要“争志气”。从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意气风发的女学员,到湘南暴动奋勇血战的“红姑娘”;从井冈山上叱咤风云的女红军,到厦门、上海冒死斗争的地下工作者;从转战东北清匪反霸搞土改,到南下武汉、广州领导工业建设;从顽强不屈地与“四人帮”及其同伙作斗争,到积极投身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他一生中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遇到过许多险境、逆境和挫折,但始终保持着共产主义战士的革命锐气和战斗精神。1933年在闽东,她与同志们一道,发送农民开展“五抗”斗争,只身登上海岛做匪首工作,率独立团歼灭反动武装“大刀会”。1938年,她在湖北荆(门)当(阳)远(安)地区卓有成效地组织开展抗日活动和统战工作,机智勇敢地与反共势力进行周旋与较量,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和抗日力量。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领导工业建设的新任务,她拼命学习,很快成为“专门家”。“文化大革命”结束恢复工作后,她已年逾花甲,依然像一团火,敢作敢为,协助胡耀邦同志冲破重重阻力,平反冤假错案,越是难办的案子越是自己亲自抓到底。她说:“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这是她革命人生的真实写照。
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曾志曾忍痛把两个孩子送给别人,把另一个孩子卖掉以筹集党的活动经费。1945年,她和陶铸一起去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把年仅4岁的女儿留在延安,在向毛主席辞行时表示,“为了革命,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新中国成立后,她长期担任重要领导职位,艰苦朴素,省吃俭用,严以自律,不搞特殊化。她的大儿子找到后,一直在井冈山务农。她把陶铸同志留下的稿费、公债券连同后来组织上发的抚恤金全部交公,一分不留;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捐给贫困山区“希望工程”和建立老干部活动基金。临终前,她让女儿清理自己的存款和现金上交给组织,从八十几个工资袋中掏出几万元现金。她叮嘱女儿:“一定不要扔掉这些袋子,因为它们可以证明这些都是我的辛苦钱,每一笔都是清白的。”她在遗嘱中表示,去世后丧事从简,遗体交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无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广州白云山下,一部分埋在井冈山的松柏树下。曾志同志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她为之奋斗终生的革命事业,树立了共产党人革命到底、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举办纪念曾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发言综合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 刘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