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四月 思绪如柳

2011-12-29 00:00:00陶斯亮
中华儿女 2011年11期


  每年四月四日,是我的母亲曾志的诞辰日,由于往往与清明节重叠,所以每年这一天我们都是先到八宝山给父亲扫完墓,就又相聚为母亲庆生。年年如此,13年来从未间断。
  但今年的四月四日,有格外的意义,因为是母亲的百年诞辰。回忆母亲的一生,不由得浮想联翩。作为从少女时代就无怨无悔地跟着党走过腥风血雨,历经无数艰难坎坷的老一代革命家,在她87岁的阳寿中,有72年是无私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
  记得母亲火化那天,由于她有严格的遗嘱,我们不能给她开追悼会,不能有花圈和挽联,也不让亲友来相送。但作为女儿的我总不能看着她就这么孤单单地上路啊!于是,我订作了一只像蛋糕那么大的小花圈,我胸中涌动着万语千言,思之再三,最后,在花圈的缎带上我只简单地写下两行字:
  你所奉献的远远超出一个女人
  你所给予的远远超过一个母亲
  这只小小的花圈,连同我女儿放进姥姥口袋里的一张全家合影,陪同母亲一齐化作青烟,随风而去。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匆匆写下的这两行字,却无意中流传开来,被作为“祭母文”而在网上广为传播,并被收入到了各种版本的“墓志铭”中。
  时至今日,我对我这两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没有用伟大、杰出,卓越……这样的词汇来形容母亲,是因为我深知母亲晚年刻意追求的是平凡,所以我只用“女人”和“母亲”来定位她。
  
  作为女人的母亲
  
  作为女人的母亲,她家境富裕,在上世纪20年代就先后上过教会学校和女子师范。她天资聪慧,长的也漂亮,她本该有一个在当时来说人人羡慕的女人的一生。但她偏偏舍弃了这一切,从15岁起就选择了一条充满血雨腥风、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之路,70余年始终实践着人党时的誓言,与党共同经历了苦难与辉煌!为此她牺牲了两位革命伴侣,忍痛割舍三个儿子,就是我也差点被送了人。她天天面临死亡的威胁,却还要经受误解、委屈,和无端伤害,并数次受到不公正处分,但她无怨无悔。她将青春年华完全地彻底地奉献给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事业。
  解放后,已是人到中年的母亲仍没有选择家庭和安逸,身为广州分管工业的书记,她在西村电厂的工人宿舍区安了自己的家,将一直支持她干革命的外婆接来以尽孝道。但是她却没有给我和我父亲一个家,她只是周六才会回来看我们一眼。童年时代的我只享受到父爱,渴望母爱居然是种奢望。
  “文革”中,她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劳动。当中国大地终于走出十年动乱的阴霾后,1978年,她以67岁高龄出任中组部副部长,并成为唯一的中顾委女委员。她以极大的责任感和极强的党性,协助时任部长的胡耀邦同志处理堆积如山的冤假错案和干部的重新分配,以及对后备干部的选拔,一直到71岁才退休,她为党整整奋斗了70年。她说:“只要为了党的需要,我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因为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我对我的选择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一个女性,为了忠实于信仰,为了崇高的理想,为了追随自己的组织,就这样度过了一生,这难道不是“奉献的远远超过一个女人”吗?
  
  母爱的平凡与伟大
  
  为什么我说她“给予的远远超过一个母亲”呢?在这一点上我有时会困惑,因为我原以为如母亲这样一个职业女革命者、一位领导干部、一位党性和原则性极强的人、一个不屑于当贤妻良母的女性,当她不再轰轰烈烈时,她的生命也就枯萎了。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只要没有工作可干,她立即就会回归成一个普通女人。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父亲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