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行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场馆建设日臻完善,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和新亮点。会展业从发展之初,就和城市紧密联合在一起。城市是人口与经济的聚集中心,也是会展业的发源地与集中地。从1851年首届世界博览会开幕之日起,会展业就开始向城市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地区的面貌。笔者认为,会展业与城市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城市借以会展之强势而闻名,会展因为城市的繁荣而成功推进。
一、会展业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一)给城市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
会展业同其他行业相比,具有直接性、集中性的特点,能够在一定有效的时间和范围内为参展商与观众建立一个直接、可靠、便利的交流环境,从而有利于贸易的成交,带来客观的经济收入。这几年会展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我国年均共举办各类展览会4 000多个,仅展览业直接收入就达140亿元左右,由此带动交通、餐饮、通信等十多个相关产业收入达1 260亿元。
(二)有效增加大量就业机会
会展业具有对劳动力的高容纳性的特点,可以从不同工种、不同部门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每1000平方米展出面积可创造100个就业机会。北京申奥的成功,带来的就业机会就有几百万个;在香港,一年的会展活动可大约为香港居民提供9 000多个就业机会。除了会展本身和连带其他相关行业能创造就业外,通过会展贸易和投资的成交而引致的生产所带来的就业更不可忽视。
(三)带动第三产业链的发展,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和创新
一次展会的举办能够吸引大量的参展商和观众,从而刺激了商品和劳务的消费需求,推动了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每次大型的会展活动所特有的展品、展地和展期,决定了必须要为参展商提供产品展示、交流研讨、新闻通讯、餐饮、住宿等一系列服务,这刺激了这些行业的发展;大型会展活动的成功开展还需要举办地的交通、运输、电讯等基础产业的配套支持,所以也相应促进了举办地区整体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可见,会展业与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业通过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建筑、旅游、餐饮、金融保险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向着更加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方向发展,最终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四)招商引资,促进经贸成交
展览会本身就是一个区域对外开放的窗口,通过向外传递信息,招商引资,以促进发展。伴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应运而生的中国-东盟经济园区,近几年来筑巢引凤,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捷报频传,共吸引新进园区企业100多家,合同投资总额60多亿元。
(五)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建设
1999年昆明世博会,218公顷的场馆群及相关投资总计超过216亿元,使昆明城市建设至少加快了10年。为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市投资2 800亿元用于城市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奥运会这个特大型国际性会展的运转。从我国会展经济比较发达的几个城市来看,显著的共性是这些城市都有相对比较完善的交通、通讯、宾馆、场馆等基础设施,并且城市环境优美。
(六)提升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树立城市形象,推进文化进步
每个会展活动都赋有一个主题,符合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方向,以此吸引外地观众前来共襄盛举。城市举办会展,服务会展,也就是在树立城市形象。奥运前夕北京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城市文明素质,促使人们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各方来宾。可见,会展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举办地城市形象、对外开放程度,推进城市自身的改革,文化的进步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给广西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也大大提升了绿城南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rjOqTi/71+5uRGo+F7ORSQ==和美誉度。
二、城市的改革与进步对会展业发展的反作用
(一)城市产业聚集刺激会展需求
会展业对城市以及周边区域范围内的依赖性极强,它必须以相关产业发展为支撑基础,并对产业进行集中的展示。没有相关的产业群、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支撑,要运作某些专业展会几乎是不可能的。会展市场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企业和商业机构。为了使商品交易的各方能够更好地交流和共享市场信息,降低成本,寻找新的客户,树立企业的形象,必然会在中心城市地区形成对会展的需求,催生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并促其走向繁荣。同时,城市产业专业化分工日趋成熟,也丰富创新了会展的主题及内容。例如,义乌是我国小商品生产的腹地,以此为依托的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闻名国内外,同时也带动和辐射了与此相关的其他专业展会的举办,这些展会在众多会展城市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二)城市环境、设施的日臻完善,为现代会展提供优良的硬件环境
国际展览联盟UFI曾发表报告认为:“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在世界中等以上,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制造业且过半,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接近或超过10%,行业协会的力量相对较强,那么会展经济就会在该城市或该地区得到强势增长,并发挥相关的积极作用”(孙明贵,2006)。可见,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着当地会展业的发达程度。良好的外部条件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还可以提升展会的档次和规模,吸引更多的国际大型会展公司的入驻,引进和留住会展人才,唤起参展商和观众客商的参展兴趣,实现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扶持奖励政策,为城市会展业发展添加动力
相关的政策法规是举办会展活动的保证和推动力,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会展产业正常发展的土壤,会形成一定的政策环境的竞争力。在会展企业特定聚集的区域,地方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对吸引会展产业的聚集和会展业的大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广东省是华南地区会展产业的领头羊,办展的质量、规模和效益,在全国堪称一流。“十一五”时期,广东省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具有产业和区域特色的会展业,继续办好广交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会展。整合区域会展资源,加快培育新的全国性国际化会展品牌”。同时,“支持广州做好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的承办工作”,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重大项目表中,列入很多有关亚运会的项目,用具体的项目支持亚运会的召开(过聚荣,2007)。这些政策的扶持为城市会展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基于会展业与城市发展互动研究提出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在会展行业中的服务职能
政府要在总体战略上布局,充分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督、宏观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引入市场机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制定一整套扶持、规范、协调会展行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从而给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概括起来讲,政府在发展会展业中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宏观指导
对会展产业的发展进行战略研究,把会展产业的发展与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地衔接起来,并以此为基础规划会展发展的战略重点,找准地区会展业的发展定位。对各类会展活动进行梳理,明确公益性的会展活动政府可以介入,而商业性的会展活动政府应该转“主办”为“协办”,并应逐渐弱化,逐步地由政府扶持向市场化运作过渡。这一方面目前虽然有一些地方的活动的转变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应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2.产业政策扶持
鼓励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直接拉动作用的各种展会的发展,通过税收、土地等政策杠杆予以支持;提供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有序进入会展业,特别是吸引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非赢利性展览场馆建设,在一些二线城市,政府扶持对于会展和城市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强化会展行业协会的职能
会展行业协会作为非赢利的社会组织,主要功能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规范、行业统计与协调、组织实施年度会展行业市场准入资质标准评审工作和品牌展会市场认证等级标准评审等工作,通过建立行业规范准则,规范会员的行为,以建立起正常的行业秩序,使之健康的发展。
(三)培育会展产业群
具备发展会展业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的城市,要充分挖掘和组织利用本地禀赋要素,培育会展产业群。通过充分释放会展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作用,带动本地经济、文化和城市品牌的全面发展。
要培育会展产业群,先要了解会展产业群的组织结构。一个成熟的会展业产业群通常由产业链核心企业、相关产业部门和支持机构三方面构成。产业链核心企业包括会展业的直接生产和销售部门。相关产业部门是指为完成和实现会展活动,进行辅助性产品、服务和人员供应的部门。支持机构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可以看到,一个城市会展产业群的培育,实际上是企业、政府及中介通过市场运作和政府支持共同实现的。企业和中介机构作为以利益为导向的理性经济人,其行为是带有很强的自主性和可预见性的。只要城市表现出具备发展会展业的比较优势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会展企业和中介的集聚就会形成。
(四)扩大对外开放,并建立会展品牌与城市品牌
城市的发展需要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和产业特色,会展业的发展更离不开这一点。会展也是一种需要长期市场选择、最终形成稳定市场布局的行业,必须依托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展览,以会展品牌经营带动城市会展业的长期发展。城市应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扩大对外宣传,争取国际性会展活动的举办,加强对外交流。与城市现有的行业基础和未来的行业发展方向相结合,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会展品牌,以高要求、低姿态做好会展服务,强化会展品牌意识。从场馆的设计、主题的立项、展会的规划、展览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来实施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灵活运用各种经营方法和手段,尽力扩大会展品牌在时间、空间上的影响力,实现会展品牌价值的提升,从而促进产业与市场实力的增强。
(五)培养会展人力资源
无论是发展会展业还是发展城市经济,都必须依靠人才。由于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各地都缺乏真正懂会展的人才。城市管理者应该重视会展人才问题,为会展人才的培养开辟道路,在政策上促进会展人才的培养与开发;组织选派优秀专业人员出国学习和培训,到国外先进的会展公司学习锻炼;确立会展行业培训基地,进行会展行业培训,完善会展行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以开展多层次的会展职业教育来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从企业需要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实际实习岗位。城市不仅要积极引进高层次的会展人才,贯彻现代化的用人观念,做到合理利用人、人尽其责,还要善于培养专业的展览型人才,建立一支懂展览、懂市场、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