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就业形势精心谋划就业工作

2011-12-29 00:00:00吴宝捷
中外企业家 2011年2期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就业工作者作用更加凸显。高校就业工作要突破传统理念,把就业工作当成一个系统工程,不断改革进取,精心谋划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教育规划纲要也强调“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中央的决策部署为我们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引自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同时,我们还必须面对的事实是:2011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660万人,还有大量的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军队复员退伍人员需要安排就业,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将达2 400万人左右,全社会能够提供的有效就业岗位1000多万个,缺口较大。我省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持续增长,预计将超过23万人,增幅超过10%(引自丛远东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福建分会场的讲话)。
  各个高校在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必须精心谋划好就业工作,即更新就业工作理念,搞好就业工作改革,并切实付诸行动,让就业工作走在学生就业的前面。
  
  一、更新就业工作理念,精心谋划就业工作系统工程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要突破传统的就业工作理念。传统的就业工作理念往往只依靠就业指导中心一个部门推销毕业生,只注重毕业生毕业之际的就业服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问题。因此,要把就业工作当成一个系统来抓。
  就业工作系统工程必须包括专业设置、质量培养和就业服务三个方面。其中专业设置是前提,在学生报考志愿以及入学前就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加大力度做好市场调研,开好专业方向,提升就业竞争力,把就业工作做到前头。质量培养是核心,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水平、专业技能得到质的提升。就业服务是促进,就业服务对毕业生的就业十分重要,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符合目前就业形势的择业观,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发布就业信息,加强应聘方法的指导。这三个方面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在专业设置方面,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毕业生充分就业为目标。学校虽然在2009年就已经获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但是学校在2009年12月做的调研结果显示,走访的福建省45个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卫生事业管理专科毕业生进入各级医疗卫生单位都非常难,因多数县乡镇卫生院正在建设中,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暂时没有需求,如果此专业招生,毕业生就业岗位将与社会需求不符,毕业生会面临难就业、甚至不能就业的局面。学校决定2010年取消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招生计划,从源头上切断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在质量培养方面,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既注重应用技能的培养,又力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大学生。2007级护理专业的毕业生196人,参加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100%,优良率90%,平均85分,在全国名列前茅。英护方向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通过率70%,并在省英语口语大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卫信专业在省计算机技能大赛中获二、三等奖,在全国健美操大赛(北京)大学组获三等奖等。对学生的高质量地培养极大地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毕业生优质就业。
  在就业服务方面,学校高度重视,把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副组长、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校就业指导中心,同时在各系部成立了由系书记、主任、辅导员组成的就业工作办公室。扎实推进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党政齐抓、就业部门牵头、系部为基础的长效就业工作管理机制。把就业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会议和党委会,专题研究和布置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了加强就业工作力量,经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为就业指导中心超指数配备就业工作人员。加大就业工作经费投入,为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二、把握社会市场需求,精心谋划就业工作改革
  
  就业工作改革在学校所有工作中要排第一位,其中各系部是就业工作改革的排头兵,就业工作改革以系部为主。各系部的教学培养和就业工作改革要合二为一,而这“一”最终是要体现在就业工作改革上来。这就要求系部在培养学生的时候绝对不能闭门造车,系部主任和专任教师应该经常到用人单位了解需求情况,再根据市场需求定位培养方向。
  就业工作改革的衡量指标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学校应审时度势,适当降低大学生就业期望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但是,学生的就业工作要以毕业生的利益为出发点,能提高毕业生就业层次的就要毫不犹豫地提升就业层次,就业工作不仅要看就业率,更要重视就业质量。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要求护理系各方向的毕业生能去大城市的就去大城市,药学系毕业生能去大企业的就去大企业。
  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改革在实习就业一体化的问题上要因地制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多数情况下,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应该注意的是,某些专业并不适合实习就业一体化。如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要求在护理系、临床系和口腔医学专业上不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策略。这三个专业毕业生应尽量在大医院实习,提升业务水平,尽管以后毕业生也许很难在大医院就业,但是只要有业务水平,在县级以下医院以及卫生医疗单位就很好就业。技能类专业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策略,如药学系、医学技术系以及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毕业生要实现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措施,确保毕业生一毕业就能在实习单位就业。
  面对市场需求,学校的眼光要长远,要精心谋划。学校要立足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既要解决好就业率的问题,也要关注学生的就业质量。
  
  三、准确认识自身特点,精心谋划就业具体工作
  
  就业工作理念和就业工作改革最终都要体现在就业具体工作之中,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制定各种就业工作具体措施,把符合自己特点的理念和改革付诸行动。总的来说,就业具体工作需精心谋划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重视毕业生升学途径,各系部要把考研、“专升本”作为毕业生的重要出路,如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特别要求临床系要发动尽量多的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教务处和继续教育部要抓好参加“专升本”考试毕业生的培训工作,免费为毕业生提供相关的培训。
  2.把国家资格考试作为各系部的重要大事来抓。各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要督促学生学习,各系部要做好试题研究工作,确保毕业生能顺利通过考试。
  3.建立健全“双困”毕业生的扶持制度。各系部要重视、关心“双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特别是对获得奖学金的“双困”毕业生要给予较大力度的扶持,各系部将“双困”毕业生及时上报就业指导中心,对“双困”毕业生参加就业应聘的费用要给予实报实销。
  4.开好校园招聘会。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开好大型全校招聘会。各系部针对自己系部学生的特点,把招聘会抓好做细,尽量多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专场招聘会。
  5.加大力度开辟就业渠道。各系部要利用各种资源,拓宽就业门路,确保学生能就业的都就业。如筹建校友会、就业工作全员化、开拓大城市的就业门路,尤其是要关注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情况等。
  6.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毕业时自主创业是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眼视光、口腔工艺技术、药学等专业毕业生有很大的自主创业可能性,因此学校筹建创业实训基地,提供物质上的扶助和理论上的辅导,鼓励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自主创业。
  7.充分重视就业评估工作,以评促建。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部在日常的就业工作中要及时积累相关材料,并按福建省就业评估指标好做材料的归档工作,规范就业工作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8.就业指导中心以及各系部要积极开展就业工作的创新和研究,及时撰写文章总结新的思想和做法,不断提升就业工作水平。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就业是民生之本、人生之本、发展之本,更是我们的学生安身立命、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基础,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谋划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对学校工作的负责,对学生前途的负责,更是对党的事业的负责。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