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1/gyEX2CGtaNQVHgzGpygP5b.webp)
【摘要】 如何降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广东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长期工作。文章通过分析广东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及其面临的风险,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技术创新; 风险; 对策
一、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是结合实际落实中央经济政策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创造了50%以上的GDP,吸纳了城镇75%以上的就业。据统计,广东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09年的38.6%上升至2010年的42.8%,税收占财政收入的50%以上,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但是由于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广东民营企业发展水平较低。据2010年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家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民营企业500强中,作为民营经济总量第一大省的广东只有13家,而浙江、江苏两省合计309家,占据榜单的60%席位。500强中,东部地区企业数量为405家,东北地区17家,中部地区44家,西部地区34家。以上事实说明,广东民营企业的日益壮大和其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亟待解决。当前,广东科技创新工作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为基本出发点,民营经济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升级与核心竞争力来解决。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运作的复杂性、技术开发的超前性与高难度以及决策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风险性客观存在。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高技术企业的成功率通常只有15%~20%,60%以上受挫,20%濒临破产。随着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广东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出了高风险的特点,技术创新风险已成为阻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从现实的角度降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以此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是广东民营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广东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风险
(一)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基本内涵
技术创新是一个集工业技术、组织管理、商业贸易和公司金融于一体的综合性过程。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始于研究开发,终于市场实现,并以满足市场需求,取得盈利为目的。但是由于多变的顾客需求,更大的市场压力,迅速和彻底的技术进步,使创新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是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对外部环境因素估计不足或无法适应,或对技术创新过程难以有效控制而造成技术创新活动失败的可能性。为准确描述技术创新风险的大小,设I为创新项目的投资费用,P为该创新项目失败的概率,V为风险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V=I×P (1)
技术创新项目从概念开发到市场实现要经历的阶段设为n个,则各阶段的风险Vi与该阶段的累积投资额IOi和失败概率Pi之间的关系为:
Vi=IOi×Pi i=1,2,…,n(2)
其中IOi=∑Ii,Ii为各阶段的投资额。由于投资具有积累性,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概念开发、方案分析阶段的淘汰率较高,但由于该阶段投资费用和投资累积量较低,由(2)表示的风险Vi比较小,而在样品开发和商品化阶段的投资比较高,累积投资量逐步扩大,由(2)式计算的风险V却是非常大。经验表明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非常大,即使在发达国家,成功率也只有20%~30%。据美国有关机构调查发现,从设想的提出到商品化生产,每40个仅有一个成功,而且在成功投放市场的新产品中经营状况不佳的仍占很高的比例。我国开发的高新技术项目总量并不比发达国家少,但是,高新技术项目最终能成为商品走向市场的却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产业化率就更低。调查显示,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成果的最终转化率为60%~80%,而我国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率仅为25%左右,产业化率为7%左右。从广东的情况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受到资金、创新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制约,从而导致创新失败。
(二)技术创新风险的表现
创新风险已成为阻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图1所示。
具体表现为:
1.资金风险。资金风险是指因资金不能适时足额供应而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研发投入不足和外源融资困难两个方面。技术创新需要的资金量非常大,但是获得充足的资金并不易,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融资渠道和方式有限,在一定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是有一定难度的。
2.人才风险。人才风险是指因缺乏技术创新人才或人才流失而使得项目不能按计划实施的风险。一些民营企业由于自身极高的不稳定性、较差的工作环境和较少的教育培训计划等发展障碍,使其难以从正常渠道获取人才,加上社会对民营企业存有偏见,企业即使有了人才也会面临人才流失,创新能力低下。
3.技术流失风险。技术流失风险是指技术创新产品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而给创新企业带来的风险。在广东民营企业普遍研发能力不足、规模不大、资金缺乏、创新实力有限的情况下,模仿在企业中尤其普遍。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佳,与技术创新相比,模仿的成本低、效益好,创新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很快就被其他企业模仿,造成很多民营企业不敢创新。
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企业技术创新产品销售时面临的不确定性。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创造出来的产品,大多数都是高新技术产品,而一种新产品、新技术在刚推向市场时,由于其不成熟,消费者需要一个认识过程,同时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这样使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
5.政策环境风险。政策环境风险是指现行财政税收政策等影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民营企业是广东经济领域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是广东经济持续增长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但是,相应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严重挫伤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三、降低广东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对策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是广东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必要措施。然而,民营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为此,政府和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大资金扶持,拓宽融资渠道
资金对于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是其它各个要素得以保障的基础。具体而言,政府扶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应该抓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设立各项基金;二是加大民营企业风险投资。借鉴国外政府出资设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专项基金,深入调研各国成立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案例,如芬兰国家研发基金(SITRA)、英国RVCF基金、新加坡技术开发基金、法国种子基金、澳大利亚创新投资基金(IIF)、新西兰创新投资基金(VIF)、以色列YOZMA基金、瑞典ALMI基金等,建立适合广东实际、能够实施和操作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另外,积极开拓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使企业能够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发展风险投资业,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完善风险投资的法律环境,使风险投资活动有法可依;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调整租赁税制,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租赁来解决企业融资困境。
(二)重视人才,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影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首先是人才,技术创新的关键就是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尽管广东科研人才规模已经位居全国前列,但在高层次人才方面仍然比较缺乏,人才的结构性问题一直是影响广东技术创新的最大问题之一。民营企业家要转变观念,由注重资金引进转向创新型人才引进,由注重资本的积累转向人才的培养和积累。企业应着力培养和吸纳研发人才,特别要重视牵头人、领军人才的发掘与培养。通过竞争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国籍、户籍、行业、部门、身份、档案、人事关系和所有制性质等限制,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国家、企业、个人等多种投资方式培养科研人员,尤其是通过企业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等再教育形式培养、建立一支熟练的技术人才队伍,为企业技术创新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的灵魂,应一方面不断推出创新成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力,强化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当前,政府急需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深入广泛宣传现有法律法规,树立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观念,从社会信用环境、法治环境的角度,认真治理,努力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形成全社会技术创新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要加大打击侵害知识产权的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民营企业创新成果和产品不受侵害。
(四)加大政府采购力度
1.建立激励技术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广东省内企业、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符合政府采购需求条件的,由政府或采购人进行直接首购和订购。
2.对需要研究开发的重大创新产品或技术,应通过政府采购招标方式,面向全社会确定研究开发机构,签订政府订购合同,并建立考核验收和研究开发成果推广机制。
3.政府采购政策可以把民营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纳入优先采购目录,通过政府机构的示范作用,影响市场行为,引导群众的消费心理和习惯,使民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取得市民和市场的信任与肯定,进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加强财政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
1.在税收政策上,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减免政策。允许企业实行加速折旧,并在所得税前扣除,将符合特定条件的民营企业的结转年限适当延长;研究与开发投资实施所得税抵免优惠,研究开发投资增长的附加扣除;创新风险投资所获利润再投资实行税收抵免,投资净损失应从应纳所得税中扣除等,以激励科技型民营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同时,针对目前对民营企业的税收政策目标起点低,针对性不强,政策措施零散,形式不规范,手段单一等情况,应从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出口退税等多方面完善税制,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2.在财政政策上,针对民营企业资金实力薄弱,研究开发的资金非常有限的情况,需要省财政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给予较大的资助。借鉴外国政府利用政府财政直接资助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的方式,设立政府专项资金,可以对美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加拿大产业研究支持计划(IRAP)、法国创新企业项目竞赛计划、英国小企业研究和技术奖励计划(SMART)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符合广东省情况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分阶段进行资助。
综上所述,在“十二五”时期,为加快转型升级,广东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采取切实可行、强有力的措施,从资金、人事、体制、手段上增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以此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幸福广东。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统计局.2010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OL].广东统计信息网,2011.
[2] 从拼增长到谋幸福——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黄华华[N].科技日报,2011-3-8.
[3] 辜胜阻.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探索[M].科学出版社,2008.
[4] 索德拉图.广东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5] 谢庆裕.2010中国民企500强出炉 珠三角为何不敌长三角[N].南方日报,2010-9-1.
[6] 陈永伟,徐冬林.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与税收激励[J].税务研究,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