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1/3K2Qo45PELXbbY8Znc9gkC.webp)
【摘要】 我国的CPI指数连续数月徘徊于国际警戒线上下,这表明我国目前正处于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在此情况下,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增加,筹资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企业会计计量结果不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情况;传统的历史成本原则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补偿金额不足;物价的上涨导致企业的成本不断上升,生存受到挑战。企业应该确定合适的资金结构,提高会计计量的真实性,按重置成本和平均贴现法来提高固定资产补偿额度,加强内部管理,谋求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 通货膨胀; 影响; 策略
2011年4月,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通货膨胀正在进入危险的领域。如果通胀持续,信贷紧缩保持不变,破产很快就会在企业中蔓延。在此情况下,企业如何应对通货膨胀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企业应对通货膨胀,不能仅依靠政府的力量。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具有滞后性,政策的出台、实施到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经济形势却复杂多变,因此企业的自救同样十分重要。本文就通货膨胀下的企业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希望有助于企业在通货膨胀时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一、当前通货膨胀的情况分析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当CPI<3%时,可以说经济是稳定的;当CPl略大于3%时,是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但当CPI持续大于4%时,意味着通货膨胀已经开始严重;当CPI大于5%时,则表明已经进入恶性通货膨胀。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es:缩写为PPI)是反映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也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上涨反映了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增加,会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在上游产品价格(PPI)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如果产品供大于求,工业品价格很难传递到消费品价格上,企业只有通过压缩利润来消化上涨的成本,如果中下游产品价格稳定,甚至可能走低,那么生产企业盈利就会减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受到威胁,会出现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加等社会问题。
2011年以来,由于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加重,经济投资过热、物价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以及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多种因素导致我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2011年1月CPI是4.9%,PPI为6.6%;2月份CPI是4.9%,PPI是7.2%;3月份CPI是5.4%,创出32个月的新高,PPI是7.3%。整个2011年一季度CPI同比上涨5.0%,PPI同比上涨了7.3%,这表明现在通货膨胀情况已经相当严重。自2009年5月以来的CPI、PPI涨幅走势详见图1。
二、通货膨胀对企业的影响
(一)资金需求量增加
通货膨胀对企业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辅助材料成本等增加,要维持相同规模的再生产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同时,因为物价上涨,企业都希望能够储备更多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储备也是需要资金成本的,这样就会占用企业更多的流动资金。而通货膨胀期间央行会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资金的供应量减少了,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加大,可以获得的资金数额减少了。与此同时,物价持续上涨导致利率上涨,使得各类有价证券价格下跌,增大了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的难度。为了维持生产,很多私营企业只能转向灰色市场来获得融资,年利率通常在20%以上。有的企业根本无法在如此高的融资成本下生存,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二)影响了企业财务会计计量结果的可靠性
当经济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时,物价会快速上涨,流通货币会大大贬值,那么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用流通中的货币作为衡量自身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基准,生产该产品时的成本费用就会远远低于产品的定价,企业会产生虚高的收入,如此企业就得多交所得税,职工则会要求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股东会要求分得更多的股利,企业现金会短缺,而此时获得资金的外部环境又不容乐观,这样企业会丧失偿债能力,甚至面临破产的厄运。同时,企业的货币资产在名义上是保持不变的,但是这些货币资产的实际购买力却在下降,企业的资产规模实际是缩小了。对于非货币性资产来讲,企业财务计量上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则会大大低于通货膨胀时非货币性资产的市场价值。所有这些不可靠的财务会计计量结果都会影响到企业经营者决策的正确性。
(三)固定资产的补偿金额不足
通货膨胀下固定资产的货币价值随着物价上涨而相应地提高。然而对于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在通货膨胀下仍是沿用历史成本原则,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仍然按照固定资产购买时所投入的历史价值,这样企业就会少提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重置成本之间出现了较大差距,企业所获得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难以再次购买维持继续生产所需要的固定资产,直接造成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现有补偿金额不足的状况。企业无法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更新设备,只能够继续追加资金购买固定资产,企业就必须能持续地创造经济利润来弥补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货币贬值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企业的生存本来就已经步履维艰,企业如果还一贯地遵循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算折旧并给予补偿,企业容易产生虚高的利润,使得原本应该作为固定资产价值补偿的资金变成了企业的经营利润直接被分配、使用,还得承担更高的税负,导致经营资金的严重流失,势必会导致企业资金短缺,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利影响,阻碍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企业的成本会增加
大多数的生产企业处在产业链底端,通货膨胀带给企业的影响首先表现为材料价格上升,随之而来的是产品中原材料成本以及辅助材料成本等增加。面对不断上升的物价,工人为了使生活水平在发生通货膨胀后不至于下降,便会提出调高工资或者增发各种生活补贴的要求,这样便会增加人力资源成本。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到所需资金而付出的成本,通货膨胀是通过影响利率进而影响企业资金成本的。通货膨胀程度越高,资金提供者期待的利率也越高,进而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
三、企业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与建议
(一)确定合适的资金结构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虽然央行不断提高利率,但常常赶不上物价的涨幅,所以利率反而是下降的,甚至将出现负利率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如果采用借款的方式筹措资金,是十分有效可行的。因此,在通货膨胀程度较高时,应改变原有资本结构,适度提高负债资金的比重。另外,企业可以从筹资方式的选择中,通过选择负债筹资来进行税收筹划。因为选择负债筹资,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从而减少所得税。债券筹资宜采用浮动利率方式。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债券采用固定利率会使投资者的实际利率非常低,甚至出现负利率。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选择发行浮动利率的债券,其收益率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动而变动,吸引投资者,以更长远地留住投资者。通货膨胀时期,企业长期借款比短期借款更为有利。因为短期借款期限短,银行贷款利率可根据情况不断变化,这不但增加了企业利息费用,也加大企业经营计划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风险;而长期借款期限长,利率确定后在整个借款期内保持不变,这在通货膨胀时期对企业非常有利。财务人员应充分利用杠杆作用,在确保资金需要的前提下,追求资本结构最佳、资金成本最低并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行为。
(二)提高财务会计的真实性
通货膨胀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计量结果的真实性,毁掉了财务决策的依据,那么如何最小化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不良影响?有人曾经提出了财务报表的重新编制,也有人提出采用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会计核算方法,比如在通货膨胀期间,对存货计量采用“后进先出法”计量。有一个更简单、更快捷而且不会需要太多投入成本的方法,就是在会计报表中对通货膨胀的现象予以标注,尤其要列出当前的货币币值与以前货币币值稳定状况下的比率,这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换算就可以知晓企业运转的真实结果,避免了财务报表数据的不实性,有利于企业的决策者更好地掌握企业运转的结果和经营的实际绩效。这一方式的实际执行有几种,其一是附表的添加使用。附表内容包含货币币值的变动比率,用货币衡量变动较大的一些资产或者其他项目,企业实际经营业绩等。相比其他方法,笔者认为这一操作方法更有助于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反馈,从而实现财务计量最根本的目的。
(三)按重置成本和平均贴现法来提高固定资产补偿额度
重置成本是指在同期市场情况下,按当前市场价格购置与现有固定资产相同或类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及其等价物。这种会计模式要求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按现行成本计算,再计算出现有固定资产的持有利润或损失。由于重置成本是在当前市场条件下计量企业的固定资产价格,所以更加能够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所以重置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通货膨胀情况下企业固定成本补偿不足的问题。平均贴现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使得企业能够更合理地提取固定资产折旧,产生了更多的净现金流量,有更多的资金加快更新设备,扩大再生产,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新的生产设备效率高、贡献大,企业收益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补偿(现值)就应该多;随着生产设备的陈旧,生产设备的效率将逐年降低,贡献小,企业收益少,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补偿(现值)就应该减少,同时少提折旧费,符合费用与收益配比原则。
(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如何将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资源加以整合,建立现代化生产模式,是企业降本增效的关键。由于生产要素的采购已经全球化,国际市场上的任何变动,都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成本与利润。因此,企业应该利用互联网来获取市场即时资讯,对自己的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等相关资源进行整合,适时地按照经济批量来采购原辅材料,从而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实现资源有效、合理配置,形成良好的企业外部生态环境。同时,企业之间还可以通过资源的共享,进行企业联合,走集团化的道路,这样可以提升集团内企业的竞争力,是实现共赢的经营模式。企业将财务、研发、物资流通等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建立内部信息网,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的内部共享,这样企业既可以方便地传输文件,还有助于管理者及时全面地把握各部门成本费用情况,统筹配置企业宝贵而有限的资源。
【参考文献】
[1] 欧阳小明,张梦梦.通货膨胀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影响的刍议[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59-60.
[2] 张海军,贾绪林.论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与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10(8):18-19.
[3] 邹建峰.试论通货膨胀对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10(7):109-110.
[4] 涂泽慧.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J].会计师,2010(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