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1/o33v6TytN6D59SBVTrjx9A.webp)
【摘要】 激烈竞争的市场,在给中国的民营建筑企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其中风险管理成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HZ集团公司是一家大型建设施工企业,注册资本4亿元。文章以HZ集团为例,研究了其在项目风险管理中的财务策略,以期为民营建筑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建筑企业; 财务管理
项目风险是指在项目生命周期内,由于不确定性而可能导致项目偏离目标、造成项目损失的风险。建设施工项目的风险来源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建筑产品由于地域分布广泛,项目经理权利集中,从集团角度来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方面项目都不易控制。其次,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一般建筑市场上,不同资质级别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同一市场竞争,为了争取项目低价中标现象时有发生。再次,建筑产品具有建设周期长、成本构成复杂等特点,一旦项目成本失控,即使事后审计发现问题,损失也难以挽回。最后,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风险隐患大,一旦发生会造成企业及社会的重大损失。
HZ集团公司是一家大型建设施工企业,注册资本4亿元,公司是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同时具有“国家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等八个一级资质。近年来,HZ公司提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策略,从财务组织体系、重要资产管理、监察审计以及人事管理等方面,围绕项目风险管理做文章,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建立高度集权的财务管理体制
HZ集团在明确集团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级主体责、权、利的基础上,将集团全部财务活动纳入集中管理的范畴,实施高度集权的财务管理策略。具体表现为财务管理集约化,实现五个“上统”(统一管理),即机构上统、人员上统、制度上统、资金上统、核算上统。在这五部分中最基础的环节是“机构上统”和“人员上统”。集团公司实行独立集权的总会计师负责制。首先集团公司董事长直接任命总会计师,然后由总会计师委派各个分、子公司的财务经理,再由分、子公司的财务经理任命下属财务人员和各个工程项目财务人员。具体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上述这种独立的财务组织结构和财务人员体系能够有效地摆脱会计人员与核算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使会计人员的工作保持相对独立。此外,集团还强化财务人员监督职能,并赋予所有财务人员越级上报的权力,由此可以大胆地依法抵制施工单位的不合法行为。
在此基础上,HZ集团进一步完善了其余三个“上统制度”。其中“制度上统”是指统一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了制度的可复制性,既提高了管理效率,又降低了管理成本;“资金上统”是指设立资金管理部,成立内部结算中心,各单位的出纳员集中办公,全面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即全部收入首先统一纳入集团公司账户,再根据集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的各单位预算,进行资金拨付,实现资金同步监管,防止项目挪用及资金失控;“核算上统”是指统一会计核算方法,统一会计科目及成本核算原则,定期进行项目成本分析,并利用用友ERP-NC信息管理平台,及时掌握和总控财务、资金动向。“五个上统”最终使集团公司实现了“集中于咫尺之内,控制于天涯之外”的财务管理格局。
二、对重要资产实施集中管理
(一)成立资金结算中心
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集团内部结算中心,取消所有单位独自在商业银行的账户,所有银行账户由集团统一监管,每个下属单位在结算中心开立内部账户。外地施工项目如在商业银行开立账户须执行集团审批手续,并统一以集团名义在当地开设账户。目的就是所有资金只有一个进出口,集团可对所有项目的资金进行监控,防止了资金闲置以及项目私自利用资金进行资本化用途。
各个单位在资金匮乏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调剂资金。其一:利用集团内部往来额度。集团根据分、子公司的预计年收入额,按一定比例为每个单位核定内部往来额度。即:在一定额度内可以存在经济债务,并有偿使用,按季度划转内部往来利息,按月以资金形式上交集团公司。其二:内部信贷。超出内部往来额度的资金需求可在资金中心进行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按季度从内部银行账户中扣取贷款利息,逾期贷款执行罚息,风险项目可提前强行收回贷款。两种调剂方式均为有偿使用,但利率不同,前者利率较低于后者,以体现集团对项目的资金支持,同时更彰显“现金为王”的管理理念。
资金的集中管理可以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资金池,为企业的投融资带来效益。首先,家底丰厚提高企业在社会金融机构的可信度,提高信贷额度。其次,利用现金头寸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效能,利用集中起来的资金,进行低风险商业投资活动,向BT、BOT项目延伸,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二)大宗物资统一采购
成立内部物流中心,项目主要材料由集团物流中心统一采购,如:钢筋、水泥等;大型生产施工设备由集团公司统一采购,如: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大型起重设备、路桥设备等。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得到保证。集团可以选择正规的供方生产企业,确保采购质量,防止项目低价采购劣质主材;对于设备采购,集团公司利用高素质的机械设备专家严把质量关,避免因设备质量而带来的项目整体质量风险。二是享受价格优惠,因集中采购量较大,可以享受大客户独有的价格折扣。三是享受延期付款等优惠。利用稳定的客户关系及集团公司的社会信誉,取得各种财务优惠政策,无形中节约了大量的资金成本。
(三)固定资产有偿使用
集团对固定资产执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制度。集团对固定资产拥有所有权和处置权,下属单位拥有使用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制度要求固定资产有偿使用,主要包括:一是承担固定资产折旧费,即: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由使用单位提取并纳入成本费用。二是承担租赁费,对于房产、临时设施,其折旧额由集团公司负担,但同时收取下属单位的租赁费作为内部成本核算。三是承担财务费用,即资金占用费。因固定资产由集团出资采购,故下属单位应当承担资金的占用费。三项费用合成固定资产的“使用费”,使集团层固定资产费用有效转移,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督和管理的作用。项目使用者、受益者承担合理的使用费,是清晰成本核算,降低经济风险的有效手段。
三、全方位的审计监督
建立全方位的审计体系是HZ集团防范经营风险的另一项“利器”。其具体策略为,“远程审计和现场审计相结合、财务审计和经营审计相结合、结果审计和过程审计相结合”。
集团公司设立监察审计部,聘用财务会计专业、施工预算专业并有内审资格的审计人员。首先,公司利用用友NC软件的信息平台,全面跟踪、随时掌控集团内部所有项目的成本费用发生全过程,一旦发现问题,马上开展现场审计。其次,审计方式不拘泥于财务审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到审计队伍开展经营审计,从各种经济角度对项目全方位掌控。最后,基于重要性原则,对重大项目采取从投标到施工全过程进行审计,而对中小项目只进行结果审计。
全方位的审计是项目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项目健康状况的“体温计”:对健康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项目及时敲响警钟,展开风险分析,遏制风险萌芽;对亏损项目或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项目,立即查明原因,停工或更换项目经理等停止其恶性发展,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四、全面预算管理成为项目风险管理的红绿灯
全面预算管理是施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一个完善而重要的手段。HZ集团近年来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摸索经验。集团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并监督项目预算管理小组对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在“收支两条线”政策上,以资金为手段控制项目的预算执行。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将主营业务收入分成公司收入和项目收入两部分,在确保公司收入的前提下,项目收入是项目成本风险的红线。鼓励项目经营提高降本率,依项目责任书兑现奖励。对亏损项目及时分析和整顿,造成损失的对项目负责人进行处罚。所以,制定成本“红线”是项目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红线拉得越紧,项目风险越低。
二是将费用分成按预算严控的费用和按实际发生的费用。对于有些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会议费等消耗性费用,必须按预算严格控制。超出预算的费用,在费用调整得到审批以前坚决不予支付资金;对于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费用,如:质量检验支出、科技支出、安全支出等,一旦发生按实际发生额予以支付。预算管理对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网开一面”,为企业带来一种无形的收益。公司放眼未来、宏观管控,不仅着眼于当前的经济收益,把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同样放在重要的位置。
五、执行风险抵押金制度
人才管理是HZ集团项目风险控制管理的又一个重要手段。建筑行业人才流动比较大,项目的成败与项目经理有直接关系,高级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风险的影响不容忽视。公司为降低因管理带来的项目风险,多年来坚持执行风险抵押金制度,主要是分层级缴纳风险抵押金,分公司领导向集团缴纳,项目经营层向分公司缴纳,并由抵押金管理层向缴纳人员进行管理和奖惩。同时,严格执行项目经理管理目标责任制,签订项目经营责任书,依责任书对盈利项目按风险抵押金缴纳比例予以兑现奖励。对于经审计确认的亏损项目,采取没收抵押金或者按比例收缴罚金的方式,将经营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HZ集团近年来在企业管理模式上不断摸索,勇于创新,在经验与教训中学会总结和汲取,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推动企业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丘雄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0).
[2] 张先治.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中需协调好几个关系[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05).
[3] 韩耀德.浅谈企业财务制度设计[J].甘肃纵横科技,2008(3).
[4] 陈有才.浅论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及其制度建设[J].科技咨询,2007(5).
[5] 杨玲.公司财务治理问题初探[J].知识经济,2010(5).
[6] 朱元午.我国财务控制的现状与问题[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