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011-12-29 00:00:00梁发利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2期


  一、讲明学习目的,使学生学有方向
  学习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学生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往往取决于学习目的是否明确。为此,笔者在每学期第一节导言课上总要花上一定时间,给学生讲清“为什么要学历史”、“学习历史有什么用处”,引导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新鲜感,使他们对于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有深刻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明确学习方向、纠正轻视历史的错误思想、端正学习态度,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成功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一上课教师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必须讲究课堂导入艺术。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导入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如:故事传说导入法、热门话题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诗词歌曲导入法等。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如在讲《鸦片战争》时,笔者先出示了一张罂粟花的图片让学生们看,他们看后都特好奇,不知道是什么花如此漂亮。笔者解释说是罂粟花,学生们都非常惊讶,感慨如此漂亮的花却结出这么毒的果实,由此引入本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主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愿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往往把学生当成完全被动接收的对象,不注重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此,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使学生渐渐地把学习当成了负担、当成了苦差事。要想让学生摆脱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相应的改变,努力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主教学模式。民主型、讨论性、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才是今天历史教学发展的方向。
  如在讲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课内容精心设计以下研究课题:将全班同学组成一个联合考察团,假想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向西进行寻访考察。这个团队由旅游观光者、考古学家、古代商人、文化使者四种不同身份的人员组成,将分别为大家介绍沿途景色、考古发现、贩运的物品、传播的文化等。教师提前一周下发活动预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身份,组成四个小组,互相讨论、交流,整个过程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缩短了与史实的距离,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对比较枯燥的历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多种能力。
  四、创新历史教学的手段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创新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教学氛围,使历史教学妙趣横生。
  初中历史课本中配有许多图片,如果在教学中再加上一些历史老照片的话,就能再现一些历史情节、人物形象和历史场面,使学生有置身历史过程之感,易激起他们的兴趣。同时,运用历史情境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化静为动,把形、声、色、态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形象、直观、生动,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强化对学生情感的陶冶。
  例如在教学“国民革命失败”的内容时,教师可先出示一些反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蒋介石在上海大肆捕杀共产党人的老照片,然后引入1927年是一个腥风血雨之年:那时不仅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杀害共产党人,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七·一五”政变向共产党人开刀,而且北洋军阀张作霖也在北方大肆捕杀共产党人,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如此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感。
  另外,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活动,看后要求学生写出观后感,作为阶段性历史作业,并在班里进行展出和交流。近两年来,笔者先后组织学生观看了《康熙大帝》、《水浒传》、《三国演义》、《血战台儿庄》、《开国大典》等10多部影视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笔者还利用每一次总结交流的机会,加强对学生进行“拨乱反正”还原历史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影视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五、组织历史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历史课外活动课不同于正规课堂的教学方式,它可由教师组织,也可由学生自己组织,形式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在课外活动课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天真烂漫的天性得以回归,为其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课外活动课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游览、参观、调查访问、热点讨论等方法,另外还有在图书室里看书、上网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小论文等形式。
  例如,“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对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学生没有亲身经历,无感性认识,课本上也只是浮光掠影地介绍了一下,学生学习后,印象不深刻。为此,笔者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走访他们的长辈,并把了解到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再到学校和同学们交流。通过这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学生认识到了上述运动的严重危害,达到了以史为鉴的目的。同时学生也了解到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