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盲点”分析

2011-12-29 00:00:00张新志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2期


  凡学科中的“盲点”,大都有如下情形:考纲未提及或提及却轻描淡写、教师未讲或讲之不深、拓展不够,致使学生在该知识点上形成“误区”、“盲区”。而学生一旦形成思维定式,就会在考试中做出错误选择,导致失分。历史学科亦如此。
  盲点一: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就是不抗日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以后,国民政府受日本诱降政策影响,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长期以来,在这一史观的指导下,中学教科书对国民政府的抗日避而不谈或者轻描淡写,致使中学师生在这一问题上形成根深蒂固的“盲点”:消极抗日就是不抗日。
  事实上,武汉会战以后,正面战场在继续抵抗。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上高会战、中条山会战等史实就是例证。1941年底至1942年初的第三次长沙会战还取得了使日军伤亡5万余人的辉煌战绩,在当时的国内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1942年以后正面战场还进行了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也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唯独1944年的豫湘桂会战大溃败产生了消极影响。
  2007年以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和缓,国共两党高层交往日益增多,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抗战地位问题、国共两党关系问题遂成高考的热点。命题者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热点并在其后三年的高考试题中将其体现出来。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关于台儿庄战役的选择题等。显然,国共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长效热点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予以持续关注。如果学生们在这一热点问题上的“盲点”不扫除,就很容易出错。
  盲点二:抗战时期我国的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国统区重工业也陷于停滞甚至倒退
  长期以来广大师生在抗战时期国统区重工业的发展问题上认识不足或没有认识,以致形成“盲点”。2009年高考海南历史卷第19题就在此大做文章,该题附录如下:
  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 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年\\&16%\\&4.4%\\&7.3%\\&1942年\\&58%\\&78%\\&49%\\&]
  上表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上表所显示的关键信息就是1942年与1937年相比国统区不论是工厂总数、资本总额还是工人总数都有大幅度增加,究其原因是1937年底南京陷落后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为抗战着想迁建、新建了一大批重工业。B项不属于国统区,直接排除;C项仅是很小的一个外因,可以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故正确答案选A。
  盲点三:雍正皇帝后,西学东渐势头衰落,西学从此就没有东来
  事实上,在雍正皇帝后西学东渐的过程并未停止。请看下面两题:
  1.据统计,在《四库全书》所收自然科学著作中,1600—1770年间出现的天文学著作在历代天文学著作总数中占74%,出现的数学著作在历代数学著作总数中占44%。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传统文化总结工作的成就
  B.西方天文学、数学知识对传统科技的丰富
  C.早期民主启蒙思潮的推动
  D.封建统治者对天文学等应用科技的高度重视
  西学东渐在明朝后期就已开始,西方传教士成了这一过程中西方近代科技文化不自觉的传播者。到了雍正年间,因为传教士随意干涉中国内政,他们被勒令停止活动,西学东渐势头从此衰落下来。但西方近代科技文化成就并未停止东传,且《四库全书》随之收录。该题C、D易排除;如果教师未拓展西学东渐相关知识和《四库全书》有关内容,学生很容易错选A。正确答案为B。
  2.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他们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C.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题中A选项秘色瓷属于青瓷的一种;B项五大名窑并非都在黄河流域;珐琅彩就是在清朝前期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制瓷技术,而这一技术的传入就是伴随西学东渐实现的;D项明显错误。正确答案为C。
  盲点四:游击战术仅共产党军队运用,国民党军队不曾用过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民主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整套游击战术,并能灵活自如地加以运用,教科书是这么讲的,老师也是这么说的。学生对游击战术的特点,诸如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等都能耳熟能详、对答如流。似乎这一战术就是共产党的专利,国民党军队根本不会用也不可能用过。事实上,抗战时期游击战也受到国民党高层的重视,尤其在初期的会战失利以后,国民党军队也积极地运用了游击战术。而这一“盲点”恰恰成了高考的考点,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19题考的台儿庄战役就是例证。
  以上所述教学“盲点”仅是本人在长期历史教学实践中总结积累的一部分,是一人所见,可能在其他同仁看来并非“盲点”,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