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1/SG2RyukA9uTQkREnYBvyTR.webp)
新课标下的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地理事象、概念、原理、规律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因此,成功的教学是借助教材而不是依赖教材的活动。
1.用好教材,精心组织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式对话。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精神营养的来源,是地理学习的范本,因而用好教材非常重要。如何才能用好教材呢?
研读教材、吃透编写意图是前提。课程标准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基本理念,强调的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对提高整体素质的作用。因此,教师教学时,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要看这节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是如何表述的,注意分析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准确理解编者的思路、编写意图,找准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三者的连接点,展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采用范例式案例来学习认识大洲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各自然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亚洲人口、环境、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掌握学习大洲的基本方法。这就是说,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对个案的学习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各项“标准”,最终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
精心组织、激发对话,需要是关键。“用教材教”,首要的是让学生愿意阅读教材,乐意与文本对话,有阅读的需要。为此,我们应该巧设情境、巧妙引导,要让学生感到不是在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而是将地理学习看成自己生活、生存的一部分,是一种生活、生存的需要,其热情与冲动自然而然能被激发出来。如何才能唤起学生的需要呢?可从揭示课题开始,在充分把握教材、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形式的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诱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期待”。
2.用活教材,巧妙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加深体悟。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提出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其探究性的行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于理解教材的关键处设疑,于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设疑,于看似无疑实有疑处设疑,形成矛盾,制造矛盾,使学生处在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其思维的火花,驱使他们阅读、分析、理解教材。
理解教材的关键处是指那些对学生的思维具有统领作用的教材内容。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第一框题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生活的星球叫地球,它还有什么其他的名字吗?书上标题为什么打出两个问号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发表你的观点:你认为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地球’还是‘水球’?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明确世界海陆分布特点,而且还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的过程,提高了能力。
3.活用教材,相机点拨,通过重组、整合、活化、延伸等促使资源生成。
“用教材教”的最终目的就是关注学生的需要,利用教材诱发学生潜能,使教学成为基于学生经验之上的探究与生成的过程。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
整合教材。整合教材指教师把分布于教材中不同章节但彼此相关的内容组合在一起,或把同一章节的部分内容重新组合后进行教学。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能够诱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日本》一节,抓住“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特征,整合相关知识如下:
通过知识整合,日本的典型特征已得到基本表达。这样,不仅揭示了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增加了知识的“清晰度”,便于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能够提取应用,而且有利于开展教学双边活动。
捕捉教学的时机,锁定非预设生成。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任何教学都必须有预设。同时,课堂教学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对话与交流,因此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课堂上生成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指向学习内容,有的指向学习方法,教师应该以巨大的热情去分析这些问题,以敏锐的眼光去区别、归纳、综合这些问题,把它们纳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教师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要求教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然后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这就是说,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用教材教”不仅真实体现了教师的课程理念,还直接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而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行为。“用教材教”的目的是为了活化学生的思维,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感悟教材,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