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首先要“活”起来
1.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把握教材的能力。
教师要“活”起来,自己必须要有学问,要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知识。初中地理新教材的课文文字很少,图、活动题很多。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该对图和活动题进行加工和整合,在讲解知识点时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整合教材,懂得取舍,对教学内容适当补充,“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此外,在平时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与时俱进,不断把学科的最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地理教师只有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积极关注学科发展动向,才能较好地胜任学科教学工作。
2.教师要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
很多时候,教师的才华、学问都要借助自己的教学个性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个性的教师必定是个平庸的教师,也必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自然很差。教师的教学个性越突出、越明显,就越有魅力,就越能创设一个活跃的课堂。当然,具有鲜明教学个性的教师会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语言风格,或充满激情、气势磅礴,或语言平实、平易近人,或清新流畅、脉络分明,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听讲的佳境。
二、让学生的“活”充溢于整个课堂
教师要在地理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让学生的“活”充溢于整个地理课堂。比如在地理课上引入游戏,通过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地理课堂的积极性。如通过拼图比赛游戏,来引导学生快速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及大概位置;让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世界;让学生担任旅游风景区负责人“答记者问”;等等。再如,在讲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单一商品经济特点”时,我通过发一些自制的消费券,模拟加纳国的出口、进口商品交易,让学生在一买一卖中,加深对该区“单一商品经济”危机重重的理解,使学生在课堂中既体验到了乐趣,又学到了知识。
三、让教学过程“活”起来
要让教学过程“活”起来,不仅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要在教学资源上不断整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不断优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
1.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在其中。
地理教材中隐含着很多的活动素材,教师若给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定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大陆漂移学说时,教材上有一个活动内容:把描图纸覆盖在地球仪上,用笔描出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的轮廓,然后把描好的两幅图剪下来,试着把它们拼在一起,然后观察拼合处是否基本吻合。我在教学这节内容时,在课堂上安排学生相互合作,共同配合完成这一活动,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认真的剪、画、拼中,把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牢牢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这一环节也正体现了课堂上的“活”。再如七年级上册还有一个活动:用一个地球仪、一只手电筒演示昼夜更替的情景。昼夜更替本来是一个既抽象又晦涩难懂的内容,假如单凭老师的讲述,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且不易理解。所以我在课堂上请学生上讲台来演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他们掌握了知识。教材中类似的活动内容还有很多,像气温的测定、降水量的测定、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等。这些实践活动内容教师如果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就能大大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魅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一的教学方式不易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极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只有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交叉运用,才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与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是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它能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形成多维的感官刺激,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他们的印象。如我在讲授“长江”这一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手段,首先在屏幕上显示出了长江流域的水系图,并且把长江的干流用闪烁的效果加以标志,同时播放《长江之歌》。美丽的画面、优美的歌声,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起了他们探究长江的欲望。试想在这样的情境下,课堂教学氛围能不“活”吗?另外,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在课堂上表现最积极,对获胜的小组颁发奖品予以奖励;经常开展“知识大比拼”、“智力快车”知识竞赛活动等。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