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浅析

2011-12-29 00:00:00刘爱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7期


  历史教材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一种粗糙的陈述,让学生无法感受到新鲜的味道,仿佛是一锅剩饭炒了又炒,重复的内容和繁琐的语言让中学历史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更加深入地去探索历史教学的道路,努力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一、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存在的缺陷增加了教学难度。首先,历史教材的编排顺序有些混乱,教学环节的设置过于复杂,教学与思维训练脱节,教师在每节历史课前后都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各方面的剖析。其次,教材的学术和专业性太强,导致教师自身在讲解过程中都难以把握,更别说在下面听课的学生了。当学生失去兴趣的时候,历史课堂就变得毫无色彩、毫无生机可言。如果我们的学生对着一堆历史文字无动于衷,那何谈承接历史、传承文明呢?最后,教材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内容编排过广,超过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由于中小学阶段对历史教学不够重视,再加上学生往往未形成历史观念,导致教师难以组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历史教师的专业功底不够扎实,教学态度有待加强。部分中学历史教师对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要求理解得不到位,对教材的处理不当,对于课程内容所讲的阶段特征、章节内容应讲到什么程度、前后章节的关联程度等把握不好。此外,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探索太过形式化,辩论比赛、情境再现等教学手段都无可厚非,但我们不能一味用这些形式替代传统的讲课方式。另外,应试制度的评价规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课堂教学,试想师生都围绕着考试分数在打转,如何能贯彻好新课程标准和理念?
  3.教与学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新课程教学理念难以实施。首先需要互动的是教师与文本,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更改设置方案,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才能为驾驭课堂打下基础。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强调的是丰富性和多元化,我们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做好取舍和引导工作,重视历史学科中对学生成长有用的部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感悟人生的能力。其次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教育活动互相交流影响的重要内容,只有教与学双方达到一种积极的互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才能产生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耐心倾听、善于发现,并在互动过程中进行总结与反思,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历史教学。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探讨
  要做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工作,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升教师自身水平,发挥教师魅力。作为教学的根基,教师自身的学识、能力、情趣和道德修养等这些综合素质,都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因素。教师拥有广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教育能力,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听讲历史课程,更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各方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在学生心目当中,教师一是恩师,二是慈爱的长辈,三是学生心目中的好朋友,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做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形成师生互尊共爱的融洽关系。
  2.通过图片模型和多媒体教学,让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和形式来展示历史画面,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记忆、理解历史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学生的疑点和难点,有的放矢,以保证教学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另外,运用图片模型或情境表演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历史知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多媒体或实物模型可以直接再现历史形象,可以为许多历史知识提供来源依据,通过鲜明生动的展示,达成对学生历史思维和思想教育培养的目标。
  3.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史实与结论相结合,结论从史实中得出。所以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准确、翔实的历史材料,让学生正确把握历史教材得出的结论,抓住史实与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的联想思考。另外,教师要对教学材料进行精心选择,以难点和重点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素材并加以运用。材料包括教材和外部材料,对于外部材料,要广泛阅读、精心筛选,切忌繁琐和冗杂。史料的选择和应用得当,可以让学生逐步养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同时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