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的核心因素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创造型人才,来推动民族的进步,使国家兴旺发达。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营造一种生动、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人际关系,会使学生觉得宽松、自由、身心愉悦,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对培养创造性思维会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如果学生惧怕老师,课堂气氛沉闷,师生情感沟通不畅,知识信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交流,就会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愉悦的课堂氛围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来自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它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要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思维的主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建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型课堂,搭建好学生参与教学的舞台,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讲述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历史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件,而且要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以及我们应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以鼓励学生个体间的融洽合作和有序竞争,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发其创新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有疑问才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一些史实学生常常一看就知),学生的思维常常受到抑制,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于无疑处有疑。譬如当学生认为对历史内容掌握得差不多的时候,教师不妨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当学生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教师应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讨兴趣;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教师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问题。如此长期训练,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开发其创造性思维。
如在教《抗日救亡运动》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我的启发鼓励下,针对“西安事变”一目,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西安事变是怎样发生的?究竟该如何处置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这些问题把全班同学带入了深层的思维空间,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深刻领悟了一二·九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西安事变前后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对历史的认识深刻全面了,创新思维也由此得到了发展。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根据课本内容,把握关键问题,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引导学生会疑、善疑和释疑,在质疑和释疑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激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培养其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创新意识产生的源泉。在教学中,学生认识上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也不会都有价值,对此我们如果只采取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态度,学生可能会慑于你的“权威”表示认可,但久而久之,他们的智力潜能就会受到压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哪怕是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看法,激励学生不拘泥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去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能标新立异地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我们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激活其思路,帮助其扩展对事物的认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例如,学了《戊戌变法》一课后,我让学生思考: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了?立刻有学生回答:是袁世凯的出卖。我在肯定这个答案的同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仅此一个原因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什么?同学们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之后,最终明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才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2.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在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某些问题,可打破常规、传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反其道而行之”,从相反方面深入地进行探索,会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新思想、新观点。当然,在启发学生逆向思维时,要强调合乎情理,不能脱离实际,为求新而求新。
五、积极评价,引导体验,调动学生的思维热情
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评价,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评价有“学生讨论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等形式。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学生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评价是一根指挥棒,要指向创造性思维的方向。对学生的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思维都要珍视。
创造性思维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也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追求成功所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倾向,中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给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提供各自成功的机会,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尽可能多地发现他们的聪明才智,捕捉他们身上潜在的智能,引导他们体验思维的兴趣,感受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