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必须重视学法指导

2011-12-29 00:00:00黄际德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9期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的必要性
  1.是教学过程本身的内在要求。
  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教师不重视学法的传授和指导,或者学生不懂得学法的形成和改进,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是当前中小学政治课程内容设置的要求。
  与其他学科比,政治课教材内容变化大、评价考核要求变化大,相应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有很大不同,这就决定了与其他学科比,初中政治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学法指导。
  3.是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特别是在课改后,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什么、怎么学感到茫然,迫切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习。
  4.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
  政治教材的编写落后于社会变化发展的步伐,学生对一些内容感到困惑,产生许多知识性、思想性的问题,更需要教师发挥应有的作用,把政治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分析,提高学习能力。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
  1.要给学生充分揭示“考什么”、“怎么考”。
  学生只有在清楚了“考什么”、“怎么考”之后,才能明确学习的方向,才能去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可以说,这是从小学升入中学后学政治的入门。之所以说是入门,主要是因为与语、数、英不同,政治课在小学虽然有设置但不作为考试科目,因此几乎所有学生既不懂得政治课学什么更不懂得政治课考什么,因此直到进入初中都可以说还是没有“入门”的。例如:初一政治课突出学生身边生活、日常生活,学生大多不明白“学什么”,这时候教师如果只注意教法不重视学法、不教学生“入门”要领,学生往往一学年下来一头雾水:政治课怎么学啊?政治课怎么这么难学啊?原因就在于学生不得要领。相反,教师给学生充分揭示“考什么”、“怎么考”的同时进一步告诉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生有了正确方向,可以少走好多弯路,他们就能在学习时理清重难点、抓住基本观点,就能学会从多角度去理解、分析、应用知识点,这时候,学生才有可能掌握学习政治的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体。
  2.要指导学生培养知识体系化、结构化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让学生学会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点的体系结构,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体系结构,并揭示观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这种学习方法、习惯,在复习阶段显得尤其重要。知识点是目,体系结构是纲,纲举目张,指导学生培养知识体系化、结构化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既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能力。例如:初三教材中国情、国策、战略部分的全部内容,都可以让学生在复习时按课题、节题、框题、目题列出知识点及结构图。第一,在列出的过程中,学生就学会了一种学习方法,相关内容的掌握理解水平就上了一个层次;第二,列完后,学生对所学内容更能整体把握,也更能理解观点间相互的关系,从而为nOLGaZ6rJo/zwAtAs+pP10crckIZa7pfwEmR/D23o0U=更好地应用观点打下基础。
  3.要指导学生学会明理。
  政治课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明理:明身边生活、社会生活的理,明心理、道德、法律、政治的理,明个人、集体、国家的理。明这些理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明这些理也是真正理解、掌握课本观点的关键,因而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例如:怎样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怎样做人、与人交往?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国家为什么制定某项政策?都有“理”可循,都须循“理”去解,也唯此,教师才能在抽象的政治观点和学生的思想认识之间架起桥梁,学生才能既掌握正确的政治观点,又不会变成应试教育下的死读书,并提高观察、判断、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学会明理的过程中,教师毫无疑问要发挥主导作用。怎么深入浅出,怎么联系实际并运用各种素材和方法,都要为目的服务:让学生学会明理、让学生“心服”。这也体现出政治教学艺术中思想性和知识性完美的统一。
  4.要重视指导学生做练习题、考试题的答题方法。
  除平时要向学生充分揭示“考什么”、“怎么考”、“学什么”、“怎么学”之外,教师要特别重视上好练习题、考试题的讲评课。在讲评课上,一定要尽量列举各种答题错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会审题、掌握必要的答题要求和方法,同时注意文字表达的严谨性和条理性。做题和讲评不在多在精。笔者曾经一堂课只讲评一道主观题,从一道题指出学生在学法上、审题上、思路上、文字组织上要注意改进的地方和办法,学生对照各自的答题情况进行自查,别人的错误自己也能引以为戒,因为针对性强、启发性大,课堂效果很好。
  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方法、提高答题能力更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命题。例如在复习心理、品德部分的知识点后,可让学生出题,要求:(1)要提供文字材料,不可直接一问一答;(2)文字材料取材于真实生活,最好以本班同学为原型;(3)按中考题型出题(题量可多可少);(4)要附上参考答案。命好题后,在一定范围内交换,命题人答别人的题。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的审题、答题能力明显提高了,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之所以有这种效果,很可能是因为通过改变学生被动应考的地位,使其对知识的把握更全面、更深刻。具体地说,命题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选题、议题、审题、解题的过程,通过命题的强化训练,学生从中更能了解考试的命题情况,明确答题要求,同时提高应考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三、补充
  1.学法指导要注意循序渐进原则。
  无论是学习方法的形成和改进,还是学习能力、答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逐渐提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2.要注意学法指导的整体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上面的做法各从明确学习方向、掌握学习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检测应用提高四个不同角度做了学法指导的探讨。具体怎样进行指导,教师应尽可能有一个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的整体性安排。[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