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备考

2011-12-29 00:00:00李平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9期


  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将有较大的改观。在新课改实施后如何备考,如何调整高考备考策略,如何在地理高考备考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都是我们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纵观其他课改区高考试题,会发现命题人是以考纲为依据,常以新图表、新材料、新案例切入,综合考查了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理论、规律,注重考查地理学科思维和方法,注重学以致用,加强对考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和备考经验,我认为高中新课程改革下地理高考备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钻研教材,精编导学案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实际相结合,主要从系统知识到专题式、案例式分析,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并没有降低。以人教版为例,例如,新课程高中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先介绍了各种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分布地等自然地理内容,接着分析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人文地理内容,将原来分布于高中地理上册和下册中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地理的实用价值,也真正体现出了教材所要突出的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这种编写方式,体现了一种与传统教材不同的理念,即地理教育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关于地理的一般知识,而且要让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的有机联系,用整体的眼光去认识地理知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熟悉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及基本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和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教学参考书及资料,对其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应在教研活动中进行集体讨论,广泛搜集并认真研读各种教学参考资料,随时注意和跟踪本学科最新发展状况,不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教师要成为真正的幕后策划者,导学案才是“操盘手”。导学案一般包括目标设计、问题设计、情景设计、教法和学法设计。当然,不同的课程侧重点不同,但是学案要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要结合新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为主,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构建思维平台,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析图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地理试题的命制始终体现出以能力立意的考查意图,这种以能力考查为重点的试题,强调对学生所掌握知识结构的质量、知识点间的联系与迁移的考查,注重对学生理解和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解决和评价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三、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析图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图的运用,是教活地理、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高考地理试卷中,填图、读图分析题的比重逐年增加,甚至是无图不成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长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识图、读图、析图、用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图,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图像联系,或把已有的各种地理图像加以分析、综合和迁移,重新组合成前所未有的新的地理图像。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读图、用图机会,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重视地图,抓住地理核心,养成读图、用图、析图的习惯。实践证明,经常读图、用图,久而久之,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和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
  四、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精讲不是少讲,更不是不讲,而是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满堂灌”、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在精讲过程中,应遵循问讲结合、师生互相问答、识图与绘图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讲在难处、讲在惑处、讲在浅处;活练不等于多练,而是激活练习,让练习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有针对性。通过精讲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上基本可以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1.基础复习课:复习顺序合理,科学用时;立足教材与大纲,全面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不留死角;明确复习要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控制训练的数量与难度,重视反馈。
  2.专题复习课:专题的确定以涵盖主干知识、整合重组知识为原则,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总结规律,掌握基本原理,重视知识的纵横联系与迁移;注重联系实际,以案例分析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训练要逐步达到高考要求,重视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
  3.评讲课:无论是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还是近年来各地的模拟考试题,要选取具有思维训练价值的典型试题。建立科学的训练题库,试题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状况来选择,要以中档题为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分层训练与专题讲解;强化文字表达和答题技巧的训练;特别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五、建立错题集,培养学生及时反思的习惯
  有人说:“错题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学生由于思维定势,总在同样的问题上反复犯错。所以,克服思维缺陷、优化思维习惯是学生能否突破自我的关键。对此,可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记载这样一些内容:考试题的错题题目,平时练习题中的错题题目,当时的错误解法、错误原因的分析,正确解法以及典型题的变式练习等。每隔一段时间要对错题集进行一次检查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培养学生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总之,面对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给我们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相信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们一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