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消除学生依赖心理

2011-12-29 00:00:00赵永亮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9期


  随着我国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已是大势所趋。现在,新课改的春风已吹遍祖国大地,我们思品学科也不例外。但无论怎么改变,更新观念、注重实效、方法指导是思品学科不变的主题。
  当前,“支架式”教学已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被广泛采用。“支架式”教学是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支架式”教学的一般流程为:搭建“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其实,无论“支架式”教学的环节如何,其核心思想都是通过学习辅助(亦即搭建“支架”),让学生逐步实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思品学科来说,从1999年开始,考试形式及题型一直都在不断变化,知识容量也在不断增加。教材的不断改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开卷考试试题的灵活性又使考试有了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每年如何应对新题型、新时事、新内容都会让教师们绞尽脑汁。新形势下,如果还是采用“满堂灌”、“一言堂”、“题海战术”的老方法无疑是自掘坟墓。多变的形势下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地“变”,要临危不乱,“变”得主动、“变”得及时、“变”得有效。
  2000年以前,由于是闭卷考试,思品教学主要采用勾画重点、死记硬背的方式,效果较好。2000年开始实行开卷考试,老方法不能再用,于是我便采用有针对性的题型讲解、解题方法固定模式的指导等方法,并辅以“拉网式”的精编试题练习战术,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绩。但从2004年以来,全国的教育教学形势日新月异,加上考试形式和题型的调整,采用上述教学模式已没有优势可言。于是从2004年开始,我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解决问题能力、审题及解题能力、理解分析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规范答题能力、灵活应变能力、考试能力入手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以消除他们对教师过于依赖的心理。
  从2004年开始,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较容易的问题我从不面对全体学生讲解(因为学生自己一定能想办法解决问题),我重点收集学生解题过程中突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其仔细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点拨。对于历次模拟试卷,我一直以“点击”的方式讲解,而且将讲解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给学生自主纠错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比如:思品学科中的辨析题是教学难点,是学生取得高分的关键,让学生掌握本类题的解法很困难。对于七年级新生,一开始就采用天天讲、大量练的方式是不行的,因为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辨、什么是析。所以我们不妨先选取部分典型例题,如观点类辨析题、材料类辨析题、漫画类辨析题等,要求学生反复通读,以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然后再教给学生解答辨析题的方法与思路;同时,实行“每周一题”的办法,即每周有针对性地训练一道辨析题。每学期我还会利用课堂和测试的机会进行三到四次集中讲解训练,即选取例题对本类题解题思路与方法同学生进行交流,做到讲练结合,再抽取若干代表性试题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训练。这样,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使学生逐渐掌握了此类试题的解法。
  对于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两大题型,学生一开始更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教师如果对其强行灌输只会事倍功半。教师可先出些代表性的例题,教给学生分析思考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找感觉、去领悟,最后再进行分块复习、突击练习以达到水到渠成。
  对于平时练习中或考试后学生的发问,我们不妨做个“懒”教师,不要直接给学生答案,而要点到为止,让他们自己找突破口。这样长时间坚持下去,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中考时会使学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误,同时也给学生发出这样一个信号:靠老师不如靠自己、靠团体,如此更能激发学生“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斗志。
  学生自编试题也能培养创新能力。近年的中考试题不断创新,教师如果忽视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会使我们的优秀生越来越少,使学生独立学习和应变的能力不断缺失。我在课堂上通常采用以下方法:①让学生做课堂的小老师,由学生自学、学生讲、学生评、学生总结。②由学生自编试题、自拟答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让学生创新试题、多角度解答问题。
  新课改形势下的思品课教学要结合本学科实际,融合创新。但再好的方法执行没力度、再好的思路不落实无疑为空中楼阁。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不必事事代劳,甚至越俎代庖,要会给学生搭建“脚手架”。“授人以渔”并最终拆掉“脚手架”,这样才能使学生自由独立的学习、不存在依赖心理,才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真正在考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