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学习总是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所谓的经验是人类自身与外部世界交流的一种积累,每个人一生中都在不断地接受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经验主要有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和情感经验等,这些经验中既有显性的知识,也有隐性的知识。学生的经验是过去学习的积累,是新的学习的基础和起点,也是课程能够实施的条件和中介。只有与学生真实生活和学习接近的经验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就不能与自己已有的实际经验相联系,就没有自己的思想与感悟。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去生成新的经验是我们教师研究的重点。
我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已有近20年,对利用学生经验组织教学做了很多尝试,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生成教学情境
在讲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时,我讲到北京人使用天然火,提问:“为什么说北京人使用天然火是人类一大进步?请讨论并自由发言。”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讨论后纷纷举手发言。学生甲:“火可以把食物煮熟了吃,人就可以少生病。”学生乙:“火可以照明,在夜间可以吓跑野兽。”学生丙:“冬天来了,火可以用来取暖。”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我趁热打铁和学生一起完成了这一问题,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天然火的使用是人类一大进步”。所以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生成教学情境,这里的经验一定要是学生的,而不是教师的,更不是教师已有的知识。
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新课程的理念。贯彻这一理念,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尊重学生的经验,让他们在课堂上尽量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经验,为学生搭建一座由生活世界通往科学世界的桥梁,而不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要想“授之以渔”就必须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认同并尽力满足学生的基本情感和动机需求,而不是把教师自身的观点灌输给学生。
二、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去生成新的学习经验
作为历史教师,要想有效地发现和利用学生学习经验,就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现有学习经验水平及可能发展的水平。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及时捕捉学习契机,做到因时、因地、因人而宜。
我在讲完高中历史必修1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后,考虑到学生已对西方民主政治的不同形式进行了三个课时的学习,对这一目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解,我决定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创设情境,设问引导学生探究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的不同形式,归纳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了代议制,只是具体形式有所不同。在代议制机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是怎样产生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形式又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我看他们议论得差不多了,就鼓励他们把观点说出来。有的学生说:“资产阶级大多通过暴力革命和改革夺取政权,然后确立代议制民主政治。”我就势引导,让他们举例说明。学生们不约而同说出英、美、德、俄、日。我让他们说出一个具体的例子。有学生说:“英国通过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首相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在议会。”有学生说:“法国、美国等国实行民主共和制。”这时,同学们已经对西方代议制民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利用学生的情感经验来组织教学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记得刚接手九年级(4)班历史课时,上第一节课时我发现一个男生没有课本,问其原因,他说新书刚发下来就丢了。上课时我观察到丢书的男生坐不住,东张西望,我就批评了他几句,他还有抵触情绪。课后我主动把自己上一年的课本送给他,并鼓励他认真学习,将来即使考不上高中,上中专或技校学技能也是出路。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学习态度转变了,上课认真听课,作业也能按时完成。
在学生经验的利用中,教师是一个关键的主导者。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方式挖掘学生的各种经验,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就有所发展。当然这种开发和利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的角色地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知识的领路人,教师不仅是学生经验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也是学生未来经验的培养者。
2.利用学生经验需要,遵循学生资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中学生的经验有的对教学组织有积极作用,有的有消极作用,教学中要区别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