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思品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不重视思品课,觉得思品课枯燥乏味、空洞说教,甚至抽象得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思品课的育人功能显得苍白无力。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思品课的育人功能,彰显思品课的魅力,打造轻舞飞扬的思品课堂?对此,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典型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感性的教育资源比较感兴趣,所以能否搜集素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最好的一种教学,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教师拥有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教师应着重思考怎样选择精当的教育素材,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更好地倡导学生乐于参与、善于参与、主动思考。比如在讲解承担责任内容的时候,我选择了真实案例:“2010年12月12日,安徽省黄山市民警张宁海在执行黄山雨夜紧急搜救迷路复旦学子的任务中,不幸坠崖牺牲,献出了自己年仅24岁的生命。”此情景一出,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关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他们畅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升了认识,内化了情感。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除了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我,在模拟的情境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本质上,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实际上,学生不仅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还有着爱表演的个性特征。表演能够有效地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小品表演、故事演讲、辩论赛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独特个性的平台,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在理解中践行。
三、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引领良好的课堂互动
所谓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就是实现教学的民主化,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放飞学生心灵的翅膀,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无限的空间,由此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在实际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思品课教学呆板、严肃的形象,要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初步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习、探索和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沟通、交流、辩论、商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等。同时要正确看待学生成长中的不足,在学生进步的时候为他们送去掌声和表扬,在学生遇到困惑和疑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鼓励,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巧设直击学生心灵的教学探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精心设计的教学探究是点燃学生智慧火花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载体。恰到好处的预设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探究的真实性。很多教师设计的问题“假、大、空”,学生要么“无从下口”,要么泛泛而谈,效果差强人意。所以探究问题应具有真实性,只有真实的问题才能直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与看法,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②探究的层次性。一堂好的课应该让所有学生都能感觉到自身的价值与收获,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要让不同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尝到喜悦的滋味,要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课堂。③探究的启发性。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探究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设问实现教材知识的再现,而是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探究的开放性。通过听观摩课,笔者注意到,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课前精心预设,试图来论证课本上的一些观点,看似水到渠成、落地有声,但总感觉缺少了一些灵动。究其原因,很多教师还是局限于教教材,没有真正地走进学生生活,使课堂缺乏深度。所以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中点燃智慧的火花,实现创意的生成。
新一轮素质教育的推进是转变传统思品课堂教学的一个契机,我们思品教师要博览群书、浏览时事,不断创设典型独特的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巧设直击学生心灵的教学探究。相信只有这样的思品课堂,才会引领师生步入轻舞飞扬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