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中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

2011-12-29 00:00:00朱银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11期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政治课堂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首先,教师示范,为学生树立好榜样。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使用生动、活泼、丰富的语言。平时教师要不断地搜集教学材料,古代的、现代的,看到的、听到的……业余时间多看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收看电视新闻播报,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这样,在上课时就有用不完的典故、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有趣而幽默的话。教师做好示范并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让学生积极参与,做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多读多讲,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可利用课前3—5分钟开辟一个“每日播报”的小栏目。每节课由一位学生播报一则新闻,并由该学生对自己所播报的新闻进行评议,最后教师或同学们再加以评析。这样不仅使学生关心时事,兴趣大增,锻炼了勇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适当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和善于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如在回答问题时,即使学生没有回答正确或者回答不全面,我也总是对其观点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此外,对于见解独到的学生,要多给予赞扬和鼓励;对于胆怯或自卑的学生,更要激发其自信,鼓励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必然会逐渐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活动的综合能力,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否则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无从培养,素质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其次,要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深入地去探索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力争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最后,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灵活地安排学生自己阅读。例如在学期初,根据新教材可读性强、学生对新书有强烈好奇心的情况,我引导学生粗读全书,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教材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在教授某课内容时,对于学生比较熟悉或易于独自掌握的内容,就上自学阅读课,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针对他们认识模糊的内容,凡教材中有明确论述的,我便引导他们通过读书强化认识。这样经过训练,学生更喜欢读书,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强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政治课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呢?
  首先,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内容时,笔者通过投影展示了一幅题为《招商热》的漫画,描述的是一个滴水岩在滴着几滴水,上面文字显示“欢迎你来我地,投资建水电站”。漫画一打出,学生便哄堂大笑,笑毕,我问道:“你们为什么笑?”有学生回答道:“该地招商引资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其次,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所谓设疑,就是有意设置障碍,造成疑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讨论,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讲“物质决定意识”内容时,可提出问题:“既然物质决定意识,那么鬼神观念从何而来?如果没有鬼神,为何会有鬼神之说呢?”这一设问能促使学生重新回顾什么是物质和意识,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最后,辩论。辩论是每个学生在众多人面前展现思维程序的极佳方法,教师要积极营造争论的气氛,创设辩论的情境。在讲“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内容时,我讲了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即面对顺境和逆境,你觉得哪种环境更有利于你的成长?并用大屏幕出示辩题:“顺境有利于我们的成长”与“逆境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学生纷纷展开辩论,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讨论、辨析,最后大家形成一致的看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住有关的基础知识,而且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
  课堂气氛可以是积极的、健康的、生动活泼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庸俗的、死气沉沉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而在紧张、压抑的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下降。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
  首先,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如果教师带着不良情绪进教室,不仅会影响教学,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学会调节课堂气氛。高中生正处于情绪多变的年龄阶段,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解决情绪困扰,提高其情绪稳定性和情绪调控能力。
  总之,走进新课程要求我们真正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通过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其对一些问题进行大胆探索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品质好的优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