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入在政治谋上的作用

2011-12-29 00:00:00闵国清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11期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人是分不开的。巧妙的导人,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巧妙的导入,能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有利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一课的内容思想性、理论性很强,改革开放的成就、内容、意义问题,相对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来讲比较远,加上初中学生天天从家到学校、学校到家,参与社会活动比较少,平时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不多,特别是他们出身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缺乏改革开放以前的生活体验和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导入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在备课时,经过反复钻研教材,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决定了如下的导人。
  欣赏歌曲: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教师与学生一起放声歌唱。
  思考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这首歌的歌词,阅读教材上的正文第一、第二段,思考教材上的三个问题。教师在屏幕上出示这三个问题。
  (1)中国人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当家做主站起来的?
  (2)我国现在正处于怎样的新时代?
  (3)《走进新时代》这首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走过了怎样的奋斗历程?
  我原本认为这一课是非常难上的,学生不感兴趣,但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导入,学生带着很高的兴趣和热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整堂课的教学非常成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入是整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的切人口和教学内容的联结点,也是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手段。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联系是通过导入这一环节驱动的。
  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不管运用哪一种导人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追求目的性和针对性。目的性就是说导人应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针对性是要针对教学内容,使设计的导入与教学内容构成有机的内在联系,不可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兴趣差异等实际情况设计导入。
  2.重视关联性和递进性。在导入时,要注意各学科教材本身的系统性。要以旧知识为前提,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使导入的内容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结合,揭示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旧知识通过复述加以扩展和深化。
  3.体现直观性和启发性。导入要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为基础,引入新知识。同时要讲究启发性,要让学生从浅显简明的事例中发现问题,进而从问题着手,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其积极思维和寻求问题解决的强烈愿望。
  4.富有趣味性和艺术性。新课的导入不仅要新颖独特,引人入胜,使其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令学生耳目一新,而且要幽默风趣,通过充满情趣的导入,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具有简洁性和灵活性。导语要短小精练、简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导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导人方式上,要根据教学实际,既要灵活多样,又要讲究综合。不能老用一种模式,谨防学生发生兴趣抑制。
  教学实践证实,走出疾言厉色的说教,要想让思想政治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必须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人形式,巧妙的导人形式是活跃思想政治课堂的关键。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导入应形式多样,不要一成不变。因为,每次的教学内容都是不同的,教学的氛围也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必须要掌握多种导人新课的方式,使教学效果更好。
  2.导入尽量要简洁明了,不要占用太多时间。一节课的时间就那么多,如果在某一个环节用的时间过多,那么其他环节的时间势必要减少,整个教学进程的安排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而且,如果在导人环节用的时间太多的话,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了,也可能导致他们对后面要学习的内容少了兴趣。
  3.导入环节选用的材料要尽量新颖,紧跟时政的变化。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点就是与时俱进,教师在导入环节所选的材料必须要常换常新,不要一个材料、一个形式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