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上政治课的兴趣

2011-12-29 00:00:00高洪军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11期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有:
  一、呈现目标
  目标是行为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目标的呈现对学生是一种强烈的刺激。呈现目标不能将教师用书上的内容直接照搬照抄,呈现给学生的目标既要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又要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这样才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人教版《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中《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课教参上教学目标的表述是这样的: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基本准则等,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探索有关当代国际发展趋势及我国对外交往的知识的能力。培养主动关注国际政治发展,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能力。提高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有关当代国际形势、有关我国对外活动的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以上教参中对教学目标的描述非常笼统。显然,呈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体现针对性和教师教学的过程和特色。因此,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进一步具体化、细化,使之更有针对性,同时彰显教师的教学特色。要把“了解”、“理解”、“运用”这类抽象的水平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有个性的、有限定的操作行为,并通过这些行为的完成,来表现学生的实际水平。
  知识目标:
  ①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反映我国外交成就的事例,让学生体会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②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文字资料感受中国的外交形象,进而理解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力目标:
  ①学生在上网查询或查阅相关书籍的过程中,能够对相关材料进行筛选和整理。②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或其他同学所举事例,归纳出体现中国外交主张的关键词。③学生在分析中美关系、中非关系发展历程的活动中,能够用自己的评议唤起同伴的参与和思考。④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展现中国和平外交的情境中,生成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
  与教参相比,这次修改体现出教学活动的计划性,教学目标异常明确。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每种能力都会得到提高,每个目标都会达成,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不再是大话和空话。
  二、设置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探究的课堂,因此课堂提问、问题设置,要有利于师生交流,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解除学生的困惑。教师的精心设问,要将学生的认识与教材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并将其作为一种信息传达给学生,使他们产生疑虑、困惑,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人教版《思想政治3必修·文化生活》中《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针对当前卫视节目中比较多的相亲节目,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及问题:
  正方:“我们已不是小孩子了,看这些节目能让我们早一点了解社会,让我们早一点成熟有什么不好?《非诚勿扰》,我顶。”
  反方:“相亲类节目内容虚假、情趣低俗、道德缺失,在我们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基本的价值观、道德观很容易被轻易摧毁,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问题:你赞成正方还是反方,请谈谈你的理由。如果你是国家相关的职能部门,你会怎么做?
  当学生看到这样的场景和问题时,沉寂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七嘴八舌展开了讨论,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无论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都非常好。
  三、倾注情感
  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什么叫情感呢?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的切身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任何一种活动要持续下去、达到目标,都需要有强烈的深厚的情感投入。李玉珍在《情感在教学中》指出:良好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和调节器。它能使后进者急起上进,失望者燃起信心,冷漠者出现热情,敌视者转为友善,悲观者勇气倍加;能推动人们忘我追求某种事物或是毅然舍弃某种事物……只要产生强烈的情感,就可能引发相应的行动。课堂与其说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还不如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因此,教师上课时都力求精神饱满,热情、坦诚、话语亲切,这样能使师生心理相通、心心相印、情感交融,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境界。比如,在讲授人教版《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中《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题时,我们师生合唱《真心英雄》这首经典老歌结束课堂内容,师生之间产生了共鸣,课堂氛围达到了高潮。学生在和教师进行情感交融的同时,也认识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要想获得成功,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又艰难曲折的过程。
  总之,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各种各样,但源头应该是一个“爱”字。我们政治教师要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诚,对学生真诚的爱心,从每一堂课的实际出发,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搞好我们的课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我们的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