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1-12-29 00:00:00江新飞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年11期


  “学习金字塔”理论清楚地告诉我们: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完全不同。因此,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选择相对高效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由被動学习变成主動学习。幸运的是,借助珠海市第九中学教育改革的春风,笔者亲自体验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收获良多。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很好地将被動学习变成主動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動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哪些课程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注重在以下课程内容中侧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一、活動探究型课程
  如在学习“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内容时的预习准备过程中,笔者将小组6个成员分为3队,指导每队确定他们探究学习的主要任务。第一队(地理学家):熟悉古今丝绸之路路线图,能说出路线途经的地形、地貌、城市、国家及古今地名的变化;第二队(古代名人):写出名人小传或编出名人短剧;第三队(导游):能在地图上找到名胜古迹所在地并做简单介绍;最后由小组选择发言人展示(要求配上文字和图片)。
  二、在课堂上需要学生通过動手实践获得结论的课程
  如在讲述“宋元时期的活字印刷”这一内容时,作者将小组分为两队,让第一队在同一块橡皮擦上刻字,第二队在不同的橡皮擦上刻字,刻的内容都是“十班最棒”,结果两队在差不多的时间内完成了。然后,笔者又要求两队同时刻“最棒十班”四个字,这下第二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同理,在讲述“甲骨文”、“书法”等内容时,放弃教师苍白的讲述,大胆让学生实践,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三、综合实践课
  如在学习“走进珠海历史名人”、“了解珠海文物古迹”等内容时,要求学生走出课堂、抛开课本,从课外得到知识。这种情况下,独立的一个人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的,有必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四、时事热点与拓展性问题
  如在讲述“最可爱的人”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笔者问:“中国军队为什么叫志愿军而不叫解放军?”“通过本课内容,你认为朝鲜和韩国有没有可能‘擦枪走火’?”学生回答:“叫‘志愿军’可以减少新中国所受的国际压力,也不会给朝鲜人民造成中国干涉其内政的印象。”“朝鲜战争背后是美国和苏联、中国的较量,而今天朝韩的军事紧张,不能取代中国、美国和俄国的和平需要。所以可能有冲突,但一定是很小范围的。”
  五、复习课
  前四种小组合作的教学内容重点着力于小组成员的交流。而复习课的小组合作,则主要是查漏补缺和对学习效果的检查。不论是单元复习还是期中、期末复习,对于笔者而言想要讲清楚知识很容易,但要想激励学生主動掌握、要想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就必须通过小组合作。通过小组组长检查并签名,小组成员两人之间互相背诵,以及小组之间竞赛的方式,调動学生学习主動性。因此依靠小组合作完成巨大的检查任务,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在开展知识结构绘制、历史地图绘制、手工制作、历史角色的扮演等课堂活動时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经过半个学期的探索和实践,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展开的历史课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和喜爱。在笔者所任教的8个班级中,95%的学生表示对历史课有了新的认识,8个班的历史平均成绩由落后剩余8个班级5分变为领先其0.8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和能力,还让学生学会了协作;既培养了学生的智慧,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
  因此,笔者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及时指导、合理评价,有效避免合作学习带来的课程进度问题、课堂纪律问题、流于形式等问题,这样才可以将合作学习的优势不断发挥,使其服务于基层历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