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已愈发突显,不容忽视。那么,如何给教师的心灵撑起一片蓝天呢?本文就此问题从社会和学校的角度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教师待遇,促进分配公平
孔子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如果待遇有失公平,自然会使教师产生不满情绪,加深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总体而言,现在教师的待遇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在公平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行业差和地区差。
从行业来看,教师虽然被戴上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帽子,但收入却不高,而且收入与工作量不成比例:每天早早到校,晚上九十点钟才开始往家赶,甚至周末也是如此。久而久之,他们处于严重的亚健康状态。有调查显示,我国教师的平均寿命比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少十多岁。而在收入方面,他们往往是囊中羞涩,甚至生活捉襟见肘,教师行业成了典型的“鸡肋”。
从地区来看,不同地区的教师待遇有着较大差距。就江苏而言,苏北地区的薪酬不及苏南地区的一半甚至不及1/3,而在工作量方面,苏北与苏南地区相比则有过之无不及。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长此以往,势必给许多教师带来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所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迫在眉睫的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总体待遇,适当缩小行业差距和地区差距,促进分配公平。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党和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多为教育、为学校、为教师办实事,真正使“灵魂的工程师”安居乐业,无后顾之忧。
二、加强人文关怀,提升领导艺术
对于学生,我们强调要关心爱护,这一点对于教师同样重要。学校对于教师应该加强人文关怀,而不应该仅把教师当成提高学校升学率的工具。
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一方面表现在要能够为教师排忧解难,另一方面表现在领导的工作方式不能简单粗暴,应发扬民主精神,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身作则。对于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更应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而不是把苦差事和出现的问题丢给他们,把功劳留给自己。
学校领导只有善于进行情感投入,了解教师需求,关心教师疾苦,想教师之所想,帮教师之所需,解教师之所困,排教师之所忧,让教师处处体会到领导的爱心、组织的关心,才会让教师在和谐、感恩的氛围中产生对学校的亲近感,使教师“被奉献”变为真的奉献,同时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行政的力量所不能企及的。
三、改进管理模式,搭建发展平台
企业效益的获得不应该依靠延长劳动时间,而是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同理,作为学校,教学成绩不应该依靠延长师生在学校、在教室的时间获得,更不应该以牺牲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而是应该在管理模式和提升教师技能上下工夫。一些学校的管理模式是典型的粗放型,简单地概括就是两个字:死管。学校死管教师,教师死管学生,其结果只会是“管死”。所以,学校若要提升教育教学业绩,必须改进自己的管理模式,在效率上做文章。提高效率的一个很好途径就是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学校应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机会,积极为各层次教师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获得成就感,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排除不合理管理带来的压力。
四、推进教育改革,规范办学行为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要求人去适应的教育,而不是适应人的教育。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坚决纠正层层下达升学指标,将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做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进行客观、公正评价;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学校的督导力度,督促学校落实“减负”规定,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为广大师生“减负”、“减压”提供支持。
教师的职业压力不可能不存在,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会把教师的工作压力缓解到一个适当的度,进而将其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以适应教育教学以及自身发展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