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课整合模式探析

2011-12-29 00:00:00刘妍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期


  纵观2010年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英语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
  教学模式统计
  笔者结合参赛实例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具体方式,一并将整合运用情况统计列于下图: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整合模式:展示型教学、操练式教学、任务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模式相结合的整台模式:辅助式整合模式、交互式整合模式、参与式整合模式。
  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时,可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资源工具、交流工具。
  课例片段展示
  片段一:Baby language
  山东省力城二中 L老师
  ◆课程类型:网络环境教学
  ◆整合点分析
  1 导入新课:运用身体语言的图片和Flash导入新课。
  整合,最: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身体语言的特征以及为“bodylanguage”下一个定义。
  解决方法;教师利用网上两个简短的视频短片,分别是电影中法国人和日本人用身体语言表达“我爱你”的片段,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身体语言的特征,即不同的国家,表达同一个意思,具有不同的身体语言,同一个身体语言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意思。
  2 学习新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分组收集资源,各小组展示所搜集的有关身体语言方面的资源,用英文进行介绍,各小组用英文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对语言技能的应用及对语言知识的掌握。
  整合点:让学生自主收集到更多、更丰富的资源。
  解决方法: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丰富的有关身体语言的资源。
  3 巩固练习:让学生了解各个国家身体语言的发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补充语言文化知识。
  整合点:如何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身体语言。
  解决方法:学生通过专题网页,了解更多不同国家的身体语言知识以及我国的身体语言发展情况等。
  片段二:Nelso Mandela-amordern hero
  南宁一中 S老师
  ◆课程类型:多媒体环境教学
  ◆整合点分析
  1 导入新课:引入问题“Who isNeison Mandela?”采取分组竞赛抢答的方式,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
  整合点:将人物清晰地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解决方法:利用视频短片,展示这个人物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竞答更加激烈。
  2 学习新知:展示英雄人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具备哪些英雄品格,引入新单词。
  整合点:英雄人物的生动展示。
  解决方法:用幻灯片展示英雄人物及他们的品格,避免英语单词学习的枯燥乏味。
  3 能力拓展:对课文进行泛读和听读练习,抛出问题“What virtuemake a great man?”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连线,以检测学生阅读课文的情况。将听说读写同时运用在此环节,学生的感官都调动起来,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对新知的学习。
  整合点:听读练习。
  解决办法:利用音频软件让学生进行泛读和听读练习。
  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比较分析
  (一)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量
  案例一:学习新知环节完成了知识能力的学习,学习新知、能力拓展、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对身体语言有所了解,实现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单位时间内各环节完的三维目标能力较完整。
  案例二:导入新课和学习新知环节实现了知识能力目标,学习新知和能力拓展环节完成了过程方法目标,巩固练习环节实现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单位时间内各环节完成的三维目标能力较完整。
  (二)信息承载手段和信息特点匹配度
  案例一:导人新课阶段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采用了Flash短片的形式引入,学习新知和能力拓展阶段的过程性知识的学习采用了网络教学,巩固练习阶段的控制性知识的学习采用了网络自主学习法。
  案例二:导入新课阶段的过程性知识的学习采用短片引入及问题激发导人,学习新知阶段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采用了图片引入法,能力拓展环节的过程性知识的学习采用PPT展示问题,巩固练习阶段的过程性知识的学习和控制性能力的形成未采用信息技术。
  (三)学生情境学习的参与度
  案例一: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学生回答问题的语音语调,教师进行定性评价,得出结论:在导人新课阶段100%学生参与,90%学生掌握;学习新知阶段100%参与,67%掌握;能力拓展阶段90%参与,20%掌握;巩固练习阶段80%参与,20%掌握。
  案例二: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学生回答问题的语音语调,教师进行定性评价,得出结论:在导人新课阶段100%学生参与,50%学生掌握;学习新知阶段70%参与,30%掌握;能力拓展阶段70%参与,20%掌握;巩固练习阶段R0%参与,10%掌握。
  参赛的教师运用计算机来辅助英语教学,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全面分析,结合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过于重视形象思维而忽视了抽象思维;用“机灌”代替了“人灌”,形式上丰富,内容上仍然没有灵活教学;重视信息技术手段而忽视了英语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与英语说明文阅读课教学整合的原则
  (一)“教—学”定位的准确性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所以,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就会出现教学偏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的艺术就是主导与主体定位的艺术。
  (二)教学方式的层次性原则
  人类的学习类型有听觉型、动觉型、视觉型,人类的思维类型可按抽象思维、具体思维、有序思维和随机思维进行组合,不同的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的人学习成效与他们所选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相关。有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喜欢有人际交流的学习环境,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而有的学生更愿意独立学习,个人钻研,更适应结构松散的教学方法或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环境。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实现因材施教。
  (三)教学媒体的实效性原则
  衡量教学媒体成功与否,要看其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的作用有实效就坚决用j实效不大就少用或不用,没有实效就坚决不用,决不搞花架子。信息技术为语言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资源,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语言学习的特殊性,它需要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流,需要生活化的语言情境,所以传统的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仍然不可取代。信息技术拓宽了语言学习的方式,丰富了语言学习的内涵,但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录音机、录像机、卡片、实物模型、实物投影仪、纸笔、表格等,每—种媒体都有自己的优越性,没有一种媒体能解决一切教育难题,计算机也不例外,它们之间需要相互补充和协调,以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
  (四)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的原则
  在一节课里,不见得你用了计算机,用了多媒体,或者上了网就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至多也只能算是进行了浅层次的整合)。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五)体现英语学科特点的原则
  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不能按一个模式来进行。英语教师最希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是英语环境问题。因此,英语学科应把重点放在创设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上。其次,英语教学应强调语言的实践性,而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把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此外,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教师应利用网络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