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太阳》教学设计点评

2011-12-29 00:00:00赵兴龙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期


  在众多的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中,何克抗教授等人基于“主导一主体”思想提出了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这个模式强调语文教学要把识字、阅读和写作这三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以这种方式进行语文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识字、阅读与作文能力得到全面而综合的训练,而且使学生通过扩展阅读轻松地学会大量生字。最后,通过计算机打写(或手写)促进每个学生认知思考、自主探究以及深层次加工。
  《四个太阳》一课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文字优美,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是训练语感的好材料。教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适时、适度、适当点拨,使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感知语言,既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总目标,也体现了教师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和引导,是一堂体现跨越式教学“以语言运用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典型课例。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多感官感悟,促进学生深度理解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人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如果能够同时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就会收到最大的效果。本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直观、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真正进入了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并用的情境,比如,在第二课时的“精读感悟”环节中,为了让学生体会不同颜色的太阳蕴含了小作者不同的希望,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了春、夏、秋、冬的意境,使得四种颜色的太阳背后的文本意义具体化、形象化,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意境,自由发言谈感悟,进行有感隋的朗读,甚至是演一演。在这些多感官参与的活动中,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了课文内容,感悟到课文所传递的隋感,获得了情感态度上的升华。
  
  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会阅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在利用语言情境、多媒体介入、互动交流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并让学生在自主择读中体会语言材料的美好,感悟作者美好的心愿,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词语积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跨越式”的基本理念是“以语言运用为中心”。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始终抓住这个中心。如,理解“到处”、“冻僵”、“香甜”这些词语时。看到春天的画面让学生说出关于春天的词语和诗句等,学生在词语积累中学语言、用语言。
  
  关注整体教学。奠定情感基调
  
  本课的教学始终围绕“美好的心愿”展开。从开始的歌曲导入,到复习生字,再到自主择读,拓展阅读,打写训练,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美好的心愿”这个主题,学生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学习,从而激发了兴趣,锻炼了思维。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本课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平台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打字训练,并利用歌曲给整个教学奠定了情感基调。在拓展阅读环节,教师通过几个和课文主题相关的短文、诗歌,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作者的美好心愿。在打写训练环节,通过写自己的美好心愿,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学生在网络平台下阅读、写作,提高了兴趣,并通过互读、互评打写训练材料,使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得到了锻炼,语文实践能力得到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