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现代信息技术之“水”浇开学生个性发展的“花”

2011-12-29 00:00:00葛庆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2期


  打破导入的沉闷
  
  一堂数学课必须要有精彩的导入,如同一出好戏要演好序幕,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课的导入好能够激起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出的一粒石子,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驱力,为学生探究新的知识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和知识上的铺垫。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时,要遵循目的性、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简洁性、灵活性等原则。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很多老师的导入都是出示了生活中很多圆形物体,让学生观察,比如硬币表面、钟面、茶杯口的面等等,从而导人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是圆形的,进入了新课的教学而在拥有现代教育技术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们在上课伊始观看一场小动物们的奇特赛车比赛,有用正方形做车轮的,也有用三角形做车轮的,也有用椭圆形做车轮的,还有圆形的车轮;可以先让学生猜测一下比赛的结果,再利用Flash演示比赛的全过程。当看着这些车轮颠簸着一上一下慢慢艰难行走,而圆形车轮稳稳前行第一个冲过终点时,老师的一句:“为什么圆形的车轮就能这样平稳前行得到第一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特别的图形——圆”,导人就成功了。我想,这样的导入让学生的思维直逼圆的特征,学生容易理解,又有效激发了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这里现代教育技术的除当运用,优化了数学课的导入,不仅能够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够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用。
  
  突破教学的惯性
  
  试想,一名教师,一个班一节课几十名学生,导人、提问、讲解、强化、小结,一个流程结束,余下与每个学生接触的时间就十分有限。教师站在讲台上,根据经验占用上课时间60%左右,学生在这样的“教师讲、学生听,课上讲、课上练”的课堂教学方式下,能够按知识的逻辑序列比较系统地接受知识本身,在这样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被动的,而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采用这样的方式教学对于每个不同个体而言,效果也是天差地别。而如今我们完全可以在新知教学中利用网络优势,利用人机互动进行自学或交互讨论与合作,各机因人而异,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从而有快有慢、有跳跃、有重复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例如教学“观察物体”,在教学实际中要让每位学生在不同角度去观察同一物体难度非常大,由于被观察物体的准备和观察者的角度不同,都会出现不同的画面。在学校的电脑房里可以轻松地上好这节课,我们利用人机互动的方式,将被观察物体呈现于电脑画面中,让学生置身于不同的观察位置观察到不同的画面,学生也可以采用人机互动的方式选择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和老师进行直接的沟通,这样的方式远远比在教室中采用实物或者是单单看书本要直观得多,也便于操作,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在观察用几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直接用正方体摆出来,学生便于操作,老师便于巡视沟通,效果非常好。
  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利用一人一机设置“导入”、“猜想”、“转化”、“推导”四个模块,设定不同按钮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个人感兴趣的内容可以着重独立研究,如果个别学生觉得困难,不够理解的地方可以多次选择重复学习,直到自己学懂为止。真正做到优秀学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学生活动时,教师适时反馈各机的信息,及时帮助学生调控教学。如果学生有疑问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室里呈现出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人机互动的教学关注了个别差异的存在,人机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多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自主与合作式的生成性学习,实现了师生角色、教学与学习方式等行为的转变,培养了能力,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互动式学习能力的发展。
  
  改良作业评价的定势
  
  曾几何时,一张试卷、一本本子、一支笔、几道题决定一个孩子的命运,这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作业和考评方式,考试后的排队有激励,但也使原本充满学习热情的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这样的作业和评价偏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察,缺少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关注。
  网络教学信息量大,交互及时的优势可以在数学分层练习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练习,使人人获得成功的体验,人人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师设计的多层次的练习课件,让学生自己“过关斩将”,计算机也可以及时作出评价,大大提高了练习的效率与效果,颠覆了传统教学中练习设计“齐步走”的局限,能够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自我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千人一把尺”的评价方式没有兼顾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让学生写数学日记,三言两语或是只字片句都可以表达学生学习数学的收获,通过日记的形式,学生可以记下自己学习数学的欣喜和困惑,记下自己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让学生们把这些有趣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体现学习数学过程的字字句句记录下来,可以发在班级的博客里,这样的作业也许更有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帮助我们创设教学内容的隋景化,采用这些学生感兴趣又易接受的隋景,有助于提高效率,还扩大了数学教学的活动化、个性化取向的空间,是一种优化课堂教学组织与设计的手段,当然这些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一切都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实现了“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教师教有收获,教有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