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冲击着学校的管理观念和模式。依据信息技术和现代学校管理的特点,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美妙的切合点,将信息技术与现代学校管理通过其切合点在多方面进行有机整合,将使学校管理效能大幅度提高,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文档资料标准化、各类资源共享化、学校管理规范化、人本化、数字化、高效化的理想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校管理;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特别是随着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纷纷进入了学校。基层学校经历了由单机介入一课件使用一课程融合一网络化运用这样的几个阶段。如何实现学校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无缝链接?过去我们可以从时间、空间上进行有效的约束,而放置于网络环境下,这样的管理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因此,现代的教育管理者应该将自己的视野由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调整到与管理融合的轨道上,只有站在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手段向信息化方向的转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学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信息技术与现代学校管理整合的必要性
目前教育形势发展迅猛,但离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还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教育结构和体制、教育观念和方法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代学校管理进行创新,建立信息技术与现代学校整合的管理模式,以提高管理效能和教育现代化水平。
从目前各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看,普遍存在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开发和应用的现象,许多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建设后成为了校园“装饰品”,不能及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上这些信息技术的硬件设备贬值速度快,往往因为学校管理不合理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信息技术与现代学校管理整合可以带动和监督学校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同时还可通过管理促进其使用效果。因此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整合势在必行。
信息技术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的有效手段
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是通过对学校人、财、物、事等的管理来实现的,而信息始终贯穿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之中,可以说,学校管理过程就是对学校管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学校管理人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收集信息了解管理对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加工处理制订工作计划或进行学校工作决策,通过指导信息实施对学校工作的调度与控制,通过反馈信息来检查和评价学校工作的效果。
学校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信息大体上可分为教职工信息、学生信息、各种活动信息以及学校财、物信息、科研等五种类型。这些信息以及对它们加工的结果能反映学校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当前状况,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学校的财、物信息主要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拨款、各种渠道捐款、其他同定资产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管理和使用,对管理人员掌握学校财务收支情况,改进和提高财、物资源的利用效益起着重要作用。科研信息主要指教职工在教育教学过程所开展的教学研究的信息、学生在课内外从事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信息。对上述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通过校园电视系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或校园网进行。运用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学校管理信息比人工处理要准确、高效、快捷得多。
如何在学校管理中进行信息化建设
(一)教学及管理人员的学习化建设
现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站在时代文化发展的前列,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音频技术、通信技术、图像压缩技术等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特点为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服务。发达的网络技术能够使任何人在任何时期、从任何地点获取任何所需要的知识。将现代信息技术成功地引入学校管理领域,可以改善学校的现代化教育备件,更好地发挥学校电化教育的作用,并可以帮助学校领导做好科学育人、科学决策、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促进学校教育及其管理现代化的实现。学校管理者必须更加重视与自己工作相关信息的收集、储存与处理,学会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功能。如此便可以促进常规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学习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编制技术。
(二)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一些具体切入点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及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来进一步说明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其一,学校网站的建立,可利用Windows2003的服务器架设功能,FrontPage或其他工具制作网站、网页。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广告、广播、宣传作用;学校管理中的文件、政策、规范,可让师生通晓;其他如教育教学资源、公共资源等也均让师生共享。其二,开发BBS功能,发挥师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开辟校园论坛,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在论坛上互相讨论学习体会,就校内外的事件和师生关心的活题进行沟通交流;再广阔一些,社会上的一些有识之士或者学生家长也可进入聊天室,以利于学校管理者广纳善言,更好地做好管理。其三,利用E-mail做师生的思想工作。在校同网内建立邮件服务器,供管理者和师生使用E-mail进行交流。开设心理咨询信箱,运用E-mail交流、避免面对面的尴尬,既缩短了校长、教师、学生问的距离,又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尽快地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其四、对师生的考核进行量化管理。
(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平台的优势
1.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时空局限。网络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以在单位完成,也可以在家庭完成;管理者对各种现场的处置既可以现场办公,也可以点击鼠标进行桌面管理;教师和家长、学生的交流,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和通讯平台实现适时、多向的交流。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建立起相适应的管理机制,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2.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过程追溯。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过程管理,但最艰难的也是过程管理。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大多重结果的考核,轻过程把握,由结果来推测过程,这种方式显然有着很大的缺陷,在很多情况下,结果好并不等于过程优,同样的结果并不代表过程的质量完全一样。很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结果中不一定都能呈现。作为学校管理而言,最怕不能暴露问题,网络管理平台的使用恰恰可以针对过程,利用其适时的信息采集、海量的信息存储、客观的身份认证,对众多教育教学流程实施有效的全程监督,甚至可以实现过程的追溯,从而能找出问题环节并实施有效的补救措施。例如:电子备课系统可以对教师备课时间的合理性进行有效调控。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教案上传的时间来推导备课时间,并与执教时间、学生作业时间相对照,看是否按要求备课,这种备课管理的方式显然比传统的备、教、改、检查的方法模式有着难以比拟的优势。
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信息处理。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最大的优势在于凭借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将过去无法统计的一些数据迅速呈现在管理者的面前,管理者只需要读懂这些数据,并据此作为依据来优化自己的管理方式。如:在网络版的图书管理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借阅登记系统来按班级进行阅读量的统计,这样各班级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情况就一目了然。学校行政和各科任教师就可以据此来调整自己教学和管理的思路。我们还可以通过阅改书目分布情况的统计来找出学生喜欢阅读的书同,并把它作为学校以后新增图书时的参考。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带来了学校管理信息反馈与处理的一场革命。
总之,当前只有在学校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才能使学校管理信息处理得准确、及时,才能使学校现代化管理思想与方法有效地实现,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