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通过化学实验得到的。但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化学教学也应摒弃以往单纯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形式,把化学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为化学教学展现出了新的前景。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种手段,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使实验更具直观性,可化小为大、化近为远、改变时空、体现动静变化、快慢变化、可重复再现,这些都为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化学教学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达到了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化学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信息技术的开展,可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多种媒体的配合使用,创设真实、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元素含量表。在讲“大气污染与防治”的教学中给同学们播放1952年的伦敦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等视频资料。这些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开展,使微观化学转变为宏观可视化学成为可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一些微观的、抽象的化学变化却难以用实验来展示,而现代教育手段的引入,为改变这一情况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使微观的物质世界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成为现实,为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的本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例如,在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一节教学中,如果只用实验,学生只能发现宏观体系的变化,却难以真正了解微观变化的实质。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这一难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使学生们走进了微观的物质世界,了解物质的内部结构。通过Flash动画的演示,学生能清晰地看到分子的运动过程是一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填充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减小了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使得两种物质混合时体积减小。从而使学生了解真实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如,说明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只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只能发现物质种类的变化,却难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展,Flash动画的演示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一变化才是化学变化的真正实质,为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学生明白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均不改变,而引起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改变,对学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提供理解和帮助。
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减少错误实验的出现
化学实验固然对化学教学有促进作用,但错误操作则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安全问题。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为杜绝危险事故的出现,避免学生的错误操作,促进正确实验教学的展开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讲浓硫酸稀释时,正确的操作是将浓硫酸缓缓沿容器壁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有的学生就产生疑问:“如果反向操作会有怎样的结果呢?”我们如果按照教材中的演示,很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危险,然而如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演示,就能使学生清楚地发现,如果反向操作则会引起液体局部沸腾而发生迸溅,从而造成危险的出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从而避免了危险事故。
信息技术的开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进一步了解
对于农村的学生,他们的知识视野和社会知识都相对较少,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讲稀有气体的用途时,用多媒体展示稀有气体的制取过程和稀有气体在高压放电的情况下产生不同颜色的光等,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氦气除可以代替氢气装在飞艇外(氦气飞艇不会着火和发生爆炸),还可以代替氮气制造人造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氦-氖激光器可用于测量和通信,氖和氩还能用在霓虹灯里;在普通白炽灯中加入氩气可以防止灯丝在炽热时蒸发,延长灯丝的寿命;氪气做白炽灯可以节能等,这些知识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再如,在讲工业制取氧气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工业制氧的操作过程,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是以空气为原料,通过空气成分中各部分沸点的不同来分离氧气,是物理方法;而工业制氧是利用含氧化合物,通过化学方法来制取氧气,有利于学生对工业制氧和实验室制氧的本质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室制氧药品条件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一系列化学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的认识程度,达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来源于实际,理论对实际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和指导作用,使学生能较为鲜明地了解化学的实际用途,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