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是指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不但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而且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是—个老话题,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本人就信息技术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浅谈几点认识。
运用游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为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这门课奠定基础。通过游戏激发兴趣,如用游戏“爱劳动的好孩子”学习鼠标的运用,“搬运工”练习上下键的移动,“打地鼠”进行指法练习等,还可进行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的各种擂台赛,对学生的操作速度、运用能力进行测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事实证明,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的,“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含义值得教师在实践中去体悟。
创设问题,制造悬念
“思维通常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在课堂上,这就要求教师应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有意识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和悬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他们的“协作者”。如在讲解画图软件时,首先让学生熟悉画图软件的界面,了解工具的用途,再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帮助”,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学生在刚开始操作时,会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一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此时教师应耐心指点,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去尝试,并适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方法,在质疑与解疑的实践中激发自己的发现意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画图软件的基本功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应用软件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独立地、创造性地使用其他工具软件奠定了基础。
操作示范,实践并举
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的操作示范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在Windows操作基础中,讲到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①进入指定位置;②文件一新建一文件夹;③转换输入法;④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⑤输入文件夹的名字;⑥“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者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的演示,然后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这种观察与实践并举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任务驱动,体验成功
教育理论家指出:“最有效的学习力。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任务驱动法”正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有价值的教学任务,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做到收放自如、价值引领,积极为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条件。如学习Windows的文件基本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建立文件夹、查找自己的文件或将其他同学的文件复制、移动到自己建立的文件夹内等;学习Word字处理软件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样本并布置具体录入和编辑、排版任务等。总之,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探索求知,强调重点
探索式教学法就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如在进行用自选图形画图教学时,上课时就告诉学生自选图形在什么地方;然后给出一幅用自选图形画的图,让学生用自选图形把它画出来?画这种图的主要同的是让学生探索:①怎样用自选图形画出图形来;②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③移动自选图形的位置;④给自选图形填色;⑤在自选图形上写字;⑥改变自选图形的形式和方向。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既可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问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突出教学的重点。在探索式学习中,重点不是对目标课题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是学习者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思维飞跃。
信息反馈,科学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任务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可以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或学生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如教师评分、同学之间不记名互评,以及作品展示欣赏评价。在展示学生作品时,教师参与评价,学生也要参与评价,学生不仅要评价别人的作品,也要评价自己的作品。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程度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客观、科学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及时改进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满怀信心、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由此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唤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意愿,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度。
总之,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在效果、效率、效用与效益,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课堂。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时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变换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推陈出新,关心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为教学绝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