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胡绳《想和做》)像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技能往往陪伴我们终生,即使搁置多年之后也不会忘记。可见,亲历体验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体验就是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课程,只有将其应用于实践中,让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效提高。
自主探究,亲历体验
皮亚杰曾说过:“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信息技术课程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强调学生亲历过程、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亲身体验的“做中学”和“学中做”。学生将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与人的互动,在“做”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并发展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同时在“学”的基础上,优化“做”的实践能力。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应有意识地给学生预留时间、空间、权利、困难、冲突,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去设计、去探讨、去选择、去解决,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独立思考的空间,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讲授“电子信箱的使用”一节时,向学生提出任务:申请免费电子信箱,向老师发送一个电子邮件。学生通过学案导学、相互讨沦等方式,探究、尝试,不仅给老师发送了邮件,还运用了附件发送、抄送等的操作方法。学生的自主体验成果精彩纷呈,脸上洋溢着自己在自主体验式学习中获得的喜悦。自主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和锻炼。经历了,兴奋了,这样的体验不仅有知识的深刻烙印,又有情感的刻骨铭心,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体验对人的发展是重要的,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讨论交流,交互体验
实践中能够体验,思考、讨论、交流也是体验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只有在敢想、敢说、敢做的氛围中,更有利于充分体验、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可以创设自由、活跃、和谐、灵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需要去创设、组织、引导,可以通过创设开放问题、任务情境,引导在同桌、组内、组间、全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展示交流讨论活动。比如,设计一个“探究活动”要求分小组为普通多媒体用户、音乐发烧友、hSHL08u8HXc4uo/EGJxNkhyuS7Swmd3L5KF8uJtdzlc=软件工程师、平面设计师等分别配置不同装机方案,要求学生登录“模拟装机平台”选择一种装机方案给出详细的装机配置报价单,并说明为什么采取这种配置方案。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位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讨论结束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本组重点讨论了哪些问题,讨论结果如何。这样,既帮助学生建立了讨论的规则,又让学生明确了个人责任,所以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秩序井然,气氛热烈,整个过程在问、想、说、议、悟的师生协作中进行,从而达到推陈出新,自主探索,自得其知的效果。教师给每组展示方案的同学打分,共同评比一下哪组同学配置的机器更符合需求,性价比更高,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和谐协作,团队体验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习应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让学生学会共处,体验团队精神和力量,发挥各自的特长,体验成功的喜悦。《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同样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互动,是对现代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课堂教学互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中所说的合作是一种教育意义上的合作,教学过程中鼓励更多的伙伴关系、合作学习与研究,而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孤立学习与研究。信息技术教育要实现交流与合作,其前提条件是要鼓励学生的积极表达,使得每个学生都成为信息活动的主体。
“网页制作”是高中信息技术的必修内容,而制作一个网页所涉及的知识又很多,解决的办法也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然后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一个主题网页的设计。布置完后,每个小组立即行动起来,他们既有明确的分工,如有的负责设计脚本,有的负责查阅、收集资料,有的负责文字撰写等,同时又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作用。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有分歧,有争议,但为了团队,更多的选择了协作,达成共识,完成任务,制作完成后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本组的成果。他们设计的网页非常漂亮,而且各具特色,充分显示出同学们的个性特点和聪明才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的动手实践,组内同学的合作学习,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同时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内化迁移,生发体验
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操作和有效使用,能够将所掌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能实现不同情境之间建立合理联系,进一步增强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在信息技术实践活动中,将信息能力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认知的规律,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进行能力迁移,并在不断的体验中生发。
例如,学习了文件的“复制”和“粘贴”,就可以类推到文件夹的“复制”和“粘贴”,文字、图形等对象的“复制”和“粘贴”。学完Word文字处理软件之后,Word中的大部分操作方法(如文字格式的设置、复制、剪切和粘贴等操作)都可以迁移到Excel的学习中。信息技术课堂上要让学生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恰到好处地进行知识迁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与自然、人文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强调各学科资源的融会贯通和整合应用,学以致用才是最大的认知内化,能力迁移。
体验学习强调在做中学,即重视的是感觉体验、领悟和认知,集体参与学习,注重情感、态度,强调直接接触,凸显学生主体,让学生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亲身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但体验不能为了经历而经历,体验而体验,要注重体验的有效、深入、体验方式的多样性,同时关注学生在体验后的感受和认知,体验正是亲身经历的升华,是经历的再经历。体验所引起的情感波动比任何凭空的想象都要来得强烈而真实,对现象的理解也更深入、扎实。不仅如此,积极的体验还能驱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能激活孩子们潜意识中学习的本能和欲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无穷乐趣,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出独具魅力的个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