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几个信息技术课MiniQuest实例分析,剖析了MiniQuest教学设计中的各个环节,并探索了如何利用MiniQuest更好地进行网络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MiniQuest;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从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任务驱动”是课程标准推荐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的重点;MiniOuest是由教师设计的在线教学模块,它使学生参与到一个真实主题或问题的研究中,目的是为促进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和知识建构能力的发展。具体来说,MiniQuest本身为真实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框架,该框架引导学生带着特定的目的,通过专门的网络资源,回答有意义的问题,从而提升学习者遨游高度未组织环境因特网的能力。因此我们把它引入信息技术课堂。
MiniQuest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践,以《3999元PIV电脑抱回家》组装计算机为例
1.情景
如何利用现有的4000元人民币,装配出一台性价比高的个人计算机来呢?请你通过调研写一份计算机配置报告来,看看谁买的计算机性价比最高。
2.任务
装配计算机需要很高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如何从市场选择最恰当的计算机配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回答下列问题将会帮助你完成任务。
(1)你使用计算机的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2)计算机由哪些主要配件组成?
(3)评价一台计算机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4)联想旭日1160c、天骄A9020X型号的配置怎样?
(5)CPU和主板是否可以任意组合?
(6)多媒体计算机需要什么配件?
(7)计算机上网需要什么硬件?
(8)南京市场、上海市场上配件报价哪些更低?
资源:使用以下资料完成你的任务。
计算机的组成:http://source.cer.nel/gipxw/thujsj/007/
计算机性能测试:http://it.jxcn.cn/pc/yyjq/200502/5655 html
计算机各配件品牌和报价:
http:/]product.wamline.com.cn/pmducl/208/type20812.html
计算机的组装:http://www.hot518.com/dnzz/
3.成果
提供—份计算机的配置及价格报告。
小组讨论,分析评价同学的报告,并推荐出色的研究报告。
MiniQuest教学模式的解读
MiniQuest由三个模块组成:情境、任务、成果。
1.情境模块
情境创设应充满趣味性,能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感受体验生活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平时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仅仅是老师演示讲解,学生听讲操作,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情景模块中,教师要根据学科内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
现在我们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创设了真实的具体情境,提供一个“钩”把学生“拉”进问题,安排学生担任一个真实的、成人的角色,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一方面,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甚至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
2.任务模块
任务的设计是关键,任务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以知识点,任务的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统一,任务及结果要明确且有意义。在本实践中提供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网络资源支持学生获取解决任务所需的信息,回答设计好的提问,不需要学生迷失在无限的网络海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由于活动应设计为1-2个课时,所以任务是被高度组织起来的,直接导引学生们到特定的网络站点,将“原始材料”及时而有效地组织起来,这让学生能有效地收集信息,进而能够分配更多的时间用于分析、组织信息。将传统的课堂接受形式与网络环境很好地整合到一起,能在原有的班级授课形式下,帮助学生开展自主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的研究性学习。
3.成果模块
成果模块用来描述学生的作品,显示他们对问题寻找到的答案,提出自己新的见解,教师通过作品评定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要求学习者呈现的作品必须对信息有适度的综合,也就是说,学生要对问题呈现出新的见解;要求学习者呈现的作品也应该是可信的,应该根据学习者在情境中扮演的真实角色来完成作品;成果模块要对学习者如何组织信息进行指导;成果模块设计的评价标准,要详细地说明教师是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活动。
这种将学生学习成果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实践,学生更容易掌握课堂教学要求,更有利于在实践中的成长,使学生工作以后能迅速融入工作实践之中。
MiniQuest教学反思
符合新课程中的情景创设,任务驱动,强调参与,师生互动的要求,该模式的实施符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编写体例。MiniQuest作为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意味着这种一教学是创造性的,而不是按部就班的表演。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把预设的知识简单传输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在师生知识、经验的交互沟通的基础上寻找、发现问题,并借助网络的新形式共同走上思考问题之路,使师生潜能在富有挑战与激励的教学情景中不断被释放和展现出来。
教师教学准备的时间短了,简单易行了,教师便乐于使用。MiniQuest网络课堂教学划于信息技术教师只要1-2个小时就能设计完成一节课或教学单元的设计。
符合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虽然信息技术在90年代初的小学初中选修内容中已经涉及,但学生水平不一致,MiniQuest教学模式有利于因材施教。MiniQuest的使用,意味着教学的追求突破了单一的传授既定的文化知识与经验,而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世界,让有限的过程成为他们探究、质疑、思想、设计的开始。MiniQuest提供了一个“脚手架”模式,将那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的大任务分成一个个小的问题目标,并将它们根据一定的规律“搭建”起来。问题小了,也有了一定的方向性,学生就能够很方便地知道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且能循着一定的思路探究下去,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
0MiniQuest作为师生共同去寻找、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学,意味着师生、生生的合作过程在教学中的落实。师生之间彼此信任,相互激励,互相启发,把各自的思想、情感真诚地投入到问题情境的创设、解答、再创设的过程,改变了原先教师的独立表演形式。
MiniQuest: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意味着教学走向了开放。MiniQuest追求的根本目的不是确定不移的知识结论,而是以一定知识为基础的对世界的开放的“问题意识”,是敞开的教学活动、敞开的问题视野,把教学的个体带人对世界、对社会、对生活的问题之中,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智慧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围绕着一个相对统一的学习任务。不过“统一”仅限于此,最后活动的结果是开放性的。
另外,运用MiniQuest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也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模块化形式过重。目前,我们进行MiniQuest教学模式的探索,都是基于情景、任务、成果三个模块上的,对学生建构知识有一定的影响。第二,学生通过模块学习,使每个学生选题的涉及面很广,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问题,不便于教师重点讲授和辅导。第三,由于每个学生选题不同,各自的学生成果也不同,给课堂的集中交流和评价带来一定困难,使讨论和评价难以切合实际。
在实际教学探索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它们有时让我们觉得困惑,有时兴奋,那是传统与现代教学观念的交锋,更是一种教学思路的转变。时代需要变革,社会需要变革,而其中最需要变革的就是我们的教育,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当做好排头兵,让我们走近MiniOuest,走近网络教育,培养出更多更优的21世纪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春明,“3999元PlV电脑抱回家”MiniQuest教学设计”http://www.Iyjy.net/blog/uSerl/atomic/archives/2006/20061123 763220,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艺,董玉琦信息技术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张渝江,柳栋MiniQuest课程设计教程——MiniQuest基础教育实验室,http://www.being.org.cn/miniquest/buid.htm
[5]叶平,主题网站与探究性学习——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启动会上的培训讲座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06年12月2日
[6]陈民,吴婷MiniQuest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科教文汇,2008.5
[7]郭存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Miniquest教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7
[8]张跃龙,李冰MiniQuest网络探究性学习研究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