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0/URnQZquDxX2BwAjzRAhzzq.webp)
近年来,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为支撑,以逐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快速提升学校品牌为重点,努力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空间,促进学校科学有效发展。
提升办学理念,促进学校科学健康发展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之一。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小组,经过小组成员的探讨研究,经过行政人员的周密思考,结合学校所在地的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明确了办学理念:天下无不用之人。“天下无不用之人”就是学校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空间,让师师、师生、生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兼收并蓄,培养个性,发挥特长,各尽所用,成为天下有知有行有能之人。这是教育者必须具备的信念,也是教育者必须坚守的原则。我校把它作为办学理念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理论的支撑。
这一办学理念源自和陆慕镇得名密切相关的唐朝名相陆贽的《陆宣公集》:“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贵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反映在教育方面就是必须尊重人格、体现人性、关注个性,鼓励受教育者在一定的综合素质基础上有所擅长,个性发展、
它符合教育的本质和现代教育的理念: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因此,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以人为本,而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应该弘扬个性解放的思想,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塑造个性鲜明、人格健全的人。
它切合苏州市教育局提出的“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目标。
在办学实践中,我校把校园理念文化浸润到教师成长中去,使之成为促进专业发展、享受职业幸福的根本动力;把校园理念文化浸润到学生生命健康中去,使之成为引领学生成长、丰富生命智慧的有效途径;把校园理念文化浸润到特色创造中去,使之成为树立学校精神、推动学校发展的基本载体。
优化师资队伍,推动学校持续有效发展
学校坚持“天下无不用之人”的办学思想,努力“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实施“分层并举、培育新秀、壮大骨干、推出优秀”的策略,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生机和个性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促进了人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实施校本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并以“校本培训”为抓手,促进学校的“学习化组织”建设。进行《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论》等教育基本理论的培训,同时也进行专业知识的进修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教师逐步成为教学的“多面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区教育局、市教育局举办的解题比赛,提高教师把握学科的能力,有3人获市一等奖,4人获市二等奖,15人获市三等奖。组织教师参加苏州市教育局的暑期培训和区教育局的“大家学堂”,定期选送骨干教师到外进修学习,为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创造条件。学校还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历,我校获硕士学位的教师现有16人,在读研究生有38人。
实行“青蓝”工程,促进专业成长。学校建立了导师制度,在学科相近的范围内,采取双向选择办法,请师德高、业务强、身体好、育人有方、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合同。因材施“培”,“导”学相长。导师从掌握大纲、运用教材、编写授课计划及教案,到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核各个环节都对青年教师精心指导,传授经验。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推出“名师工程”,培养名优教师。按照师德水准、学历水平、智能结构、教学能力等标准培养骨干教师。学校给重点培养的教师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提供各种机会,优先送培,委以重任,优先安排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同时,结合学科让他们承担学校的教学研究、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科技创新和课题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素质,造就了一批名优教师。为了更好地投入到“姑苏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的建设中去,学校将建立名优教师考核管理机制,在区教育局奖励的基础上加大奖励,搭建研修平台,营造有利于名优成长的环境,激励更多的骨干教师成长为市学科带头人、市名教师、省特级教师。
课题引领教学,提高科研水平、在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过程中,学校要求在“研”字上下功夫,突出科研成分和科研含量,达到教师间“协同作战、共同提高”的目的,真正发挥教学基层组织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教师认真参加“十一五”期间的课题研究,有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有苏州市规划课题《新时期农村高中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关于高中学生自主德育实践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研究活动参与面广,注重实效。
学校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现有省特级教师1名,苏州市名教师2名,市学科带头人10名,区学科带头人24名,区教学能手16名。
深化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全面发展
学校贯彻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和《苏州市执行“三项规定”,落实“五个严格”,保证一小时运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更新质量观念,深化素质教育,紧扣“自主德育、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育策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水平、培养“有用之人”。
构建自主德育模式,提升学生道德境界。学校的德育工作秉持“天下无不用之人”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围绕《关于高中学生自主德育实践的研究》的课题,利用现有的德育阵地,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投身各类德育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生命体验。“笑迎高考”的专题讲座,安抚了高三学生的心灵;区人民检察院“青少年与法”的系列专题讲座,推动了学校法制建设;“寻找青春榜样”系列活动,通过寻找、评比、展示、交流、学习、总结,激发了学生向榜样看齐、向榜样学习的热情;“心中有目标,奋斗在今朝”的理想教育,激励高三学生奋力拼搏,决胜高考;“夸夸我们的好老师”的征文比赛使学生又一次受到了感恩教育;观看电影《长征》,让学生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参观民间工艺作品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展爱心助学活动,使家庭经济困难的56名学生得到了31万元的爱心资助;举行“十八岁成人仪式”,让学生认识成人的义务和责任。这些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体验,提升了学生的生命质量,滋润了学生的美好心灵,锻造了学生的健康人格。
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江苏省“五严”背景下,学校按照市教育局“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树立“提升教师,解放学生”的思想,积极思考和探索“减负增效”的途径,认真落实区教育局提出的“三讲三学”,制定了“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具体措施,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加强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模式,开展以“导学案”为主的教学改革,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学案,要求学生主动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先学,通过先学提出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执教,做到“讲清、讲透、讲活”,把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学会尊重、倾听、欣赏、接纳与批判,尽可能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做到“学懂、学会、学通”。这种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预习在教学环节中的地位,突出了有目标有检查的自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分量,使学生乐于继续自主学习。
改变教育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了使学生能够各尽其才地发展,学校严格执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考试问题的通知》,根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江苏省普通高中校本评价指导意见》(试行),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全面开展校本评价工作。在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上努力做到三个走向: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重他评”走向“重自评”,从“重知识”走向“重能力、重情感态度、重价值观”。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三年中,学生在各级各学科竞赛和科技、艺术、体育比赛中成绩良好,2008年获奖132人次,2009年获奖219人次,2010年获奖141人次。
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我校会同心同德,开拓创新,秉守“天下无不用之人”的办学理念,继续拓展适合师生发展的空间,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培养天下杰出的英才,创建人民满意的名校,推动学校办学事业又好又快地发